百里春帆到海隅,不堪回首拂征裾。少年未慣長為客,有便須煩數寄書。
言子弦歌遺化在,吳王城塹劫灰馀。英游從此成疏闊,后夜懷君月上初。
留別陳三秀才。明代。王祎。 百里春帆到海隅,不堪回首拂征裾。少年未慣長為客,有便須煩數寄書。言子弦歌遺化在,吳王城塹劫灰馀。英游從此成疏闊,后夜懷君月上初。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義烏來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巖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云南,死于節,謚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并傳于世。 ...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義烏來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巖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云南,死于節,謚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并傳于世。
叢芳榭得句。。弘歷。 曲廊回抱疏軒敞,階俯琳池波泱漭。繚以紗疏碧且虛,延爽障寒幽復朗。宴息四序無不宜,怛春花鎮含芳蕤。風欄雨埭氤氳際,月宇雪窗澹蕩時。摛藻發思真契妙,一歲之中曾幾到。今來憩即今年初,卻笑何須亟營造。
題遺直軒。宋代。余淳禮。 二蘇翰墨仙,同謫百蠻里。時有田舍翁,結茅住行李。爾來三十年,聞名輒掩耳。天定能勝入,稍復蒙料理。公卿尋斷編,臺隸藏敝屣。敗屋亦見修,變故乃如此。開軒畫遺像,凜凜有生氣。卻恨封德彝,不見盛時死。兄弟對床眠,此意孤一世。騎鯨儻相逢,笑人真好事。
端午次韻和徐改之。。于石。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無邪安用艾懸戶,徇俗聊將黍饤盤。千載沉湘呼不起,至今遺恨楚江干。濤頭灑淚眼難乾,魚腹沉冤骨未寒。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難看。水流不盡湘江恨,俗奠空陳蘋藻盤。我亦逢時增感慨,凜然忠孝孰能干。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獨鶴警秋露,雙螢明屋梁。臥聞機婦織,感嘆夜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