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生南海涯,窈窕如秋花。
鄰娃不識面,千里隔窗紗。
一朝嫁夫婿,共在桐城住,門前有舶船,便欲為商去。
歡好百年身,今年涉兩春。
象床銀燭下,生此玉麒麟。
轉頭才四月,忍作生離別。
臨行豈不聞,懷里兒聲咽。
相歡筵前酒,綠發濃如柳。
撾鼓起開帆,參差掛牛斗。
猶閉香閣臥,相逢夢邊過。
倚戶夕陽時,不見南歸柁。
依稀四五年,顧影自知憐。
相傳夫婿死,真贗尚茫然。
脫卻繡襦襠,蓮腮淚萬行。
收得望夫淚,帟鯉獨生堂。
當上雙親老,都憐外孫好。
如何妾薄命,再哭妣與考。
只影坐空帷,依依膝下兒。
兒能學人語,口授《柏舟》詩。
經年機上織,掩戶秋苔碧。
俄聞叩戶聲,鵲語檐前日。
開扃見夫面,翻疑眼生眩。
喜極卻成哀,淚迸春空霰。
兒長至父腰,再拜可憐嬌。
褰衣怕父去,愁見港中潮。
歸家甫涉秋,販寶復東游。
蠻巫作神語,滄海日安流。
有約明年返,別來期未遠。
怪夢不勝悲,桑田海清淺。
明年訃音至,命與青天墜。
剪紙獨招魂,江流寫雙淚。
妾與赴黃泉,兒生未十年。
提攜令長大,待與父齊肩。
唾視鄰家媼,不死何為老。
殷勤諷巧言,榕生根可倒。
妾自愿為人,人誰亂鳥群。
他年泉下路,尚欲見夫君。
夫君前有婦,生兒在澉浦。
年是妾兒兄,何須口同乳。
念彼孤兒隔,辛苦謀衣食。
妾聞夫有田,質在他人宅。
賣妾金鳳釵,轉寄外家來。
說與孤兒道,持此贖田回。
妾身自有子,生理在十指。
紡績不曾閑,供渠買經史。
燈前雪滿窗,白發幾年孀。
課兒終夜讀,不暇計更長。
兒今長似父,祀事真堪付。
春秋稱孝子,銜哀進觴俎。
妾老兒方壯,前期百年養。
不負妾初心,少答夫深望。
有婦配宜男,如兒奉旨甘。
一飲知姑恩,嘗羹再至三。
焚香禱夜初,細語在階除。
愿婦同兒老,毋為妾與夫。
陳節婦。明代。王祎。 妾生南海涯,窈窕如秋花。鄰娃不識面,千里隔窗紗。一朝嫁夫婿,共在桐城住,門前有舶船,便欲為商去。歡好百年身,今年涉兩春。象床銀燭下,生此玉麒麟。轉頭才四月,忍作生離別。臨行豈不聞,懷里兒聲咽。相歡筵前酒,綠發濃如柳。撾鼓起開帆,參差掛牛斗。猶閉香閣臥,相逢夢邊過。倚戶夕陽時,不見南歸柁。依稀四五年,顧影自知憐。相傳夫婿死,真贗尚茫然。脫卻繡襦襠,蓮腮淚萬行。收得望夫淚,帟鯉獨生堂。當上雙親老,都憐外孫好。如何妾薄命,再哭妣與考。只影坐空帷,依依膝下兒。兒能學人語,口授《柏舟》詩。經年機上織,掩戶秋苔碧。俄聞叩戶聲,鵲語檐前日。開扃見夫面,翻疑眼生眩。喜極卻成哀,淚迸春空霰。兒長至父腰,再拜可憐嬌。褰衣怕父去,愁見港中潮。歸家甫涉秋,販寶復東游。蠻巫作神語,滄海日安流。有約明年返,別來期未遠。怪夢不勝悲,桑田海清淺。明年訃音至,命與青天墜。剪紙獨招魂,江流寫雙淚。妾與赴黃泉,兒生未十年。提攜令長大,待與父齊肩。唾視鄰家媼,不死何為老。殷勤諷巧言,榕生根可倒。妾自愿為人,人誰亂鳥群。他年泉下路,尚欲見夫君。夫君前有婦,生兒在澉浦。年是妾兒兄,何須口同乳。念彼孤兒隔,辛苦謀衣食。妾聞夫有田,質在他人宅。賣妾金鳳釵,轉寄外家來。說與孤兒道,持此贖田回。妾身自有子,生理在十指。紡績不曾閑,供渠買經史。燈前雪滿窗,白發幾年孀。課兒終夜讀,不暇計更長。兒今長似父,祀事真堪付。春秋稱孝子,銜哀進觴俎。妾老兒方壯,前期百年養。不負妾初心,少答夫深望。有婦配宜男,如兒奉旨甘。一飲知姑恩,嘗羹再至三。焚香禱夜初,細語在階除。愿婦同兒老,毋為妾與夫。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義烏來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巖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云南,死于節,謚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并傳于世。 ...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義烏來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巖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云南,死于節,謚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并傳于世。
題鄧云鄉紅樓識小錄。近現代。施蟄存。 一夢紅樓三百年,燕京風物付云煙。憑君話舊存文獻,又見都城紀勝編。
寄王鍊師。元代。胡奎。 安期入東海,采藥三蓬萊。東窗綠玉樹,歲歲見花開。弭節昆丘圃,吹笙閬風臺。翱翔綵云里,揮手招我來。安期雙黃鵠,相從凌九垓。
五色鸚鵡。明代。張穆。 東溟千萬里,誠許鳥中英。豈不能言累,徵從慧業生。撩人低婍妮,饑啄謝憑淩。地僻無談客,青窗感友聲。
次韻和秋扇。宋代。強至。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
念奴嬌。清代。周之琦。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當日跨鳳偕歸,玉尊雙飲,笑語篷窗倚。一綠鴛波依舊好,誰念羈禽身世。帝子貞筠,靈均香草,況是埋憂地。楚騷歌罷,水天何限愁思。
桃源縣送顏以仁回鼎城。明代。魏觀。 層阿遞流云,繁樹散初旭。之子送我來,我送之子復。既上辰州船,猶聞武陵曲。江空歲云暮,離思泫盈掬。征鴻落寒音,微波汎晴淥。悠悠負芳辰,耿耿企旸谷。臨分致深情,炯若佩瓊玉。人生重天倫,朋友非外屬。渺予尚真率,虛偽悲世俗。采采湘浦蘭,猗猗鼎城竹。行將往從之,一浣延覽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