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浮船五尺深,也無情事到謳吟。十年蕩槳無人問,卻有飛鴻識我心。
雜題畫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三。明代。祝允明。 秋水浮船五尺深,也無情事到謳吟。十年蕩槳無人問,卻有飛鴻識我心。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升堂頌古五十二首 其十四。。釋懷深。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發虹縣。宋代。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俯視蹴飛鳥,仰望捫蒼天。谷崖莽無路,下馬相攀緣。崎嶇幾回轉,猶在數里間。旌旗蔽云日,劍戟森林巒。憩陰摘山果,?壑漱清泉。試看荷戈士,飛走輕飆旋。邊關雖迢遞,大道亦便便。既違澹臺志,驅馳固宜然。悠悠日將夕,始及見平川。未知足力倦,飛騎得前奔。疾風覺后隨,倏忽達軍門。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歡。愿言勵雅操,戮力奉至尊。但愿師奏凱,辛苦馬足論。
題梅寄友人。明代。楊士奇。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