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田望逢年,倚市勝刺繡。十年丘里語,失火要自救。
君行半天下,何處得耆舊。請從老龐說,龍風相赴湊。
全家隱鹿門,遺安不求富。常時拜床下,大鐘盡徐扣。
男兒惟一身,用在百歲后。譬如營屋室,宗廟先庫廄。
不聞買山隱,而有居巷陋。君看鐘鼎家,粱肉或墨瘦。
寧為賣文活,一經老學究。出身即九折,時命乃大繆。
向來尸裹革,口語困逗留。居然齒編貝,月粟供賃僦。
何知山澗底,鹿豕對飯糗。文章忌隨人,謹勿誇客右。
書林無淺植,筆耒有深耨。紛紛青紫楦,后進渠領袖。
結交兩任昉,設客一陰就。卑官慚處贈,俚語致公壽。
次韻萍鄉文叔章訪別。宋代。敖陶孫。 力田望逢年,倚市勝刺繡。十年丘里語,失火要自救。君行半天下,何處得耆舊。請從老龐說,龍風相赴湊。全家隱鹿門,遺安不求富。常時拜床下,大鐘盡徐扣。男兒惟一身,用在百歲后。譬如營屋室,宗廟先庫廄。不聞買山隱,而有居巷陋。君看鐘鼎家,粱肉或墨瘦。寧為賣文活,一經老學究。出身即九折,時命乃大繆。向來尸裹革,口語困逗留。居然齒編貝,月粟供賃僦。何知山澗底,鹿豕對飯糗。文章忌隨人,謹勿誇客右。書林無淺植,筆耒有深耨。紛紛青紫楦,后進渠領袖。結交兩任昉,設客一陰就。卑官慚處贈,俚語致公壽。
字器之,號臞翁,一號臞庵,自稱“東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鄉薦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督?、《江湖后集》可見其佚詩。 ...
敖陶孫。 字器之,號臞翁,一號臞庵,自稱“東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鄉薦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督?、《江湖后集》可見其佚詩。
簽判丈以新字韻作長句見贈次韻。宋代。趙蕃。 剝啄無嗔叩戶頻,要聽論古誦詩新。百年風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敢謂投心似膠漆,故知與世若參辰。如公接物何多得,豈復畏人嫌我貧。
題藝林少年松下聽泉小影 其一。清代。許傳霈。 韶華容易水東流,賴有回瀾枕石頭。同是溪山無盡意,蒼蒼松蔭好貽謀。
寄朱博士。宋代。徐積。 吳有朱夫子,相知凡幾年。心憐閉門叟,書附過江船。行已為人表,文應許世傳。臨風有馀誨,時復慰皤然。
訴衷情令。宋代。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晨炊黃岡望海。宋代。楊萬里。 望中雪嶺界天橫,雪外青瑤甃地平。白底是沙青是海,卷簾看了卻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