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壽陽曲·遠浦帆歸。元代。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夕陽西下,酒家里好像也顯得寧靜閑適,只有幾只船兒還未曾靠岸。空氣里彌漫著花香,連水好像也變得香了,茅舍也進入了夜色之中。斷橋頭上賣魚的人也散了。
浦:水邊。
酒旆(pèi):酒店的旗簾,酒家懸于門前以招徠顧客。
兩三航:兩三只船。
航:船
著岸:靠岸
有文場“曲狀元”之稱的馬致遠,其散曲描繪的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這首曲是他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中的一首。湘水從廣西發(fā)源,流經(jīng)湖南零陵,與從九嶷山北流的瀟水會合,稱為瀟湘(今稱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畫瀟湘風景山水畫八幅,稱為“瀟湘八景”。
這支小令,描畫出水村小鎮(zhèn)黃昏歸舟的美景,畫面疏朗閑淡,頗為寧靜,并寫出漁人勞作后的輕松及喜悅之情。前三句用凝煉的語言,鋪排了“天空的夕陽,江面上歸航的漁舟,岸上酒家的酒旗”這些景物,寫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個個鏡頭,把水村鎮(zhèn)上的風光綴成組組畫面,極富動靜態(tài)感。那夕陽西下,流動的江水,歸航漁船的劃槳拍打著江水,像悅耳的音符響起,流動著伸延著,還有那漁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著漁歌,而“閑”字,寫出水村小鎮(zhèn)傍晚時分寧靜的氣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體味到江邊恬靜的飄香的世界。寫景不刻意濃墨重彩去鋪陳,而是淡描勾畫,才會取得自然樸實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是對漁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寫,怎樣的情景?作者不寫漁船靠岸后,漁民們忙乎的勞動場面,而寫橋頭漁市已結(jié)束,賣魚人(包括打漁人)各自回到家中,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燈光,燈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說明這是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樣呢?曲里沒有明寫,而是隱含在曲句里,需要讀者去體會去感受去想象。也許有的人走到家門前,見妻兒迎上來,所有的勞累疲憊已消散,享受著至愛親情;也許有的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盤算著企盼著漁市能給家庭帶來好日子;也許有的在為家人烹飪美味佳肴,給家人予溫馨予關(guān)愛……家是樂園是港灣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也體現(xiàn)出漁民怡然自得的樂趣。
離家人在外奔波操勞,總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結(jié),其濃情濃思濃愁讓我們讀懂了李密的《陳情表》及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讓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相書語(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兩漢。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
送楊以貞文學。明代。釋函是。 亂馀江海一儒生,如雪肝腸不世情。貧賤只今無鮑叔,死生終古有程嬰。一身為友唯徇誼,萬里離家豈近名。月夕風晨知己在,升沉誰復問前程。
天平圭禪師書至賦詩答之(二首)。。止庵法師。 西山鸞鶴少因緣,只向天平住一年。無限別來惆悵事,紫藤花落寺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