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初冬夜飲。唐代。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我像淮陽太守汲黯經常臥病,偶而喝杯酒解憂愁,客居異鄉衣袖上結滿清霜,只有與燈燭作伴。
臺階下的積雪像是堆簇著的潔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誰在此憑依欄桿?
淮陽多病:用漢代汲黯自喻。《漢書·汲黯傳》:汲黯因屢諫而出為東海太守,“多病,臥閣內不出”。后徙為淮陽太守,“黯付謝不受印綬,詔數強予,然后奉詔。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歡:指飲酒。
霜:在這里含風霜、風塵之意。與:對,向。
砌:臺階。
誰此:誰人在此。闌干:即欄桿。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75-676
2、楊佐義.全唐詩精選譯注(下).長春:長春出版社,2000:409
杜牧因剛直敢言,屢次進諫,多次被流放。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他四十歲時,受當時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被外放為黃州刺史,其后又轉池州、睦州等地。此詩可能作于睦州。
參考資料:
1、肖劍.唐詩鑒賞大典.北京:長征出版社,1999 :1583
“淮陽多病偶求歡”,在這句詩中詩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郁積,難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澆愁,以求片刻慰藉。這一句語意沉痛而措辭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與燭盤”,進一步抒寫作客他鄉的失意情懷。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霜”,不僅與“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見鄉思之切,“侵霜”更增遷徙之苦,只此四字,總括了多年來的游宦生涯所飽含的辛酸。“燭盤”,則關合題面中的“夜飲”,真是語不虛設。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上兩句寫室內飲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寫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獨具匠心的。看來詩人獨斟獨飲,并不能釋憂解愁。于是他罷酒輟飲,憑欄而立,但見朔風陣陣,暮雪紛紛,那階下積雪象是堆簇著的潔白的梨花。此處看似純寫景色,實則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極為豐富。詩人燭下獨飲,本已孤凄不堪,現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時又不知將身在何處。“明年誰此憑欄桿?”這一反問,凝聚著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詩首句用典,點明獨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籠蓋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實寫夜飲,在敘事中進一步烘托憂傷凄惋的情懷。第三句一筆宕開,用寫景襯托一下,不僅使全詩頓生波瀾,也使第四句的感嘆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問語出之,與前面三個陳述句相映照,更覺音情頓挫,唱嘆有致,使結尾有如“撞鐘”,清音不絕。明胡震亨說:“牧之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尤其所長。”玩味此詩,庶幾如此。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詠懷。。曹家達。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不見魏唐睢,挺劍秦王前。
挽戴南灣。明代。陳龍。 南浦蒹葭覆釣舟,草堂人去水空流。凄涼煙月滄洲晚,憔悴霜風玉樹秋。身世百年同逆旅,功名兩字等浮漚。史臣異日書高潔,東漢嚴光是匹儔。
新雷。明代。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和劉同人燕中即事詩六首 其一 賣衣。明代。凌義渠。 豈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新裁揀入市,敗枲任堆床。已自甘由缊,誰堪裛蹠香。我私忍便棄,慈母澤難忘。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擊缽詩無敵,連環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