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
將軍初得罪,門客復(fù)何依?
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
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送四鎮(zhèn)薛侍御東歸。唐代。岑參。 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將軍初得罪,門客復(fù)何依?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我送你東歸,相別之時,淚水沾濕了衣襟戍守天涯的人只我一個沒有回歸。
封將軍兵敗被削官,我又將依靠誰呢?
夢里來到一片湖水山光十分開闊之處,家書寫好了,卻難覓憑寄的大雁。
幸好你我兩家庭院鄰近,你如今回去正好順路幫我捎份家書。
四鎮(zhèn):即安西四鎮(zhèn):龜茲、焉耆、于闐、疏勒。薛侍御:生平不詳。
門客:僚屬,此處為詩人自指。
書:書信。隴雁:飛越隴山傳遞家書的大雁。相傳大雁善傳書信。典出《漢書·蘇武傳》。
柴扉:柴門,這是岑參自指己家。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1-202頁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或756年(天寶十五年),封常清兵敗削官之后,詩人感到更加孤單,無所依靠,因而詩中多漂泊之意。
當時,安史之亂初起,天下為之騷動,邊塞也不得安寧。在此人心惶惶之際,久居塞外的詩人自然黯然神傷,更兼送友東歸,孑然自處,因此說“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詩人供職封常清幕府頗見任用,可是如今封常清兵敗洛陽,被削去官職,詩人不由有物傷其類、痛失知己之感,故曰“將軍初得罪,門客復(fù)何依”,覺得無所依傍,孤單伶仃。意即路途遙遠,信息難通,愁郁之情無可排遣。“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兩句是詩人強自安慰之語,實則是心傷故人遠去后,自己將更加孤獨,思鄉(xiāng)之情將更加濃烈。全詩言辭凝滯,愁腸百結(jié)。讀來感人肺腑,令人滿目凄然。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頌古二十七首。。釋云賁。 風月山川共一家,誰來語下定龍蛇。太白不曾登便殿,筆頭昨夜自生花。
江上。清代。吳定。 佳人有所思,整帶吹參差。楊柳煙波處,桃花風日時。帆檣暮不息,江漢逝如斯。明月有圓缺,清光終不移。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zhèn),遠道爭迎五兩舟。
春宴喜聞京國語,云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游。
丙寅春胡大聲自桐廬守參政湖藩過松話舊誦予送通守殷君詩因用韻賦以識別。明代。顧清。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zhèn),遠道爭迎五兩舟。春宴喜聞京國語,云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游。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朝云墓十首次孫西庵先生韻 其五。。何絳。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