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唐代。崔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你騎著征馬,翩翩而去;秋天城中,明月正圓。
匈奴單于你切莫靠近我漢家邊塞,如今我都護將軍正欲蒞臨邊關。
漢家驛道中,烽火接連燃起,胡地沙多,井泉難尋。
功成之后要獻戰利品,你此番北去,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單(chán)于:指單于都護府,唐代六大都護府之一。轄治磧南突厥部落諸府州,大約相當于今河套以北地區,治所在云中。裴都護:事跡不詳。都護:官名,都護府設有大都護、副都護,管轄境內的邊防、行政及各族事務。
征:即行,遠行。
城秋:一作“秋城”。
單于:這里指少數民族首領。
臨邊:一作“回邊”。
驛:即驛道,此指邊防要道。煙火:即烽火。
胡沙:指少數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區。乏:一作“泛”。井泉:一作“水泉”。
獻捷:指戰勝后所獲得的俘虜和戰利品。
經年:即一年,長年。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5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66-67
崔顥的這首《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
此詩開頭“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兩句寫詩人送人遠去,而明月正圓,暗寓友人遠去后心中無限惆悵。征馬,點明裴都護遠赴邊庭。翩翩,贊其風度。城秋,點明送別地點和時節。
頷聯“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寫裴都護遠赴單于都護府鎮守邊關。這里“單于”既是實指敵人首領,又暗點裴都護所往之地,語義雙關。這兩句以虛擬的告誡敵人的口吻措辭,告誡敵酋不要輕舉妄動,擾犯邊關,襯寫裴都護強大的聲威,諧謔而又豪壯。
頸聯“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邊防要道上烽煙四起,表明此時邊關形勢急迫,又暗寓了裴都護到任后,邊關防備嚴密。胡地黃沙漫天,大漠瀚海,缺乏水泉,自然條件惡劣。“胡沙”一句,既是實寫邊地之景,又暗寓了都護鎮守邊關的艱辛。
結尾“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兩句寫裴都護此去鎮守邊關,不必經年就能成功獻捷,呼應前面“單于莫近塞”,這既是夸贊和祝愿,也是勉勵。
這首送別之作,語言樸實,格調剛健高昂,挾幽并慷慨之氣,風骨凜然,正如徐獻忠所言:“(崔)顥詩氣格齊俊,聲調倩美,其說塞垣景象,可與明遠(鮑照)抗庭。”
崔顥。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采桑子 其二。。趙文漪。 春光暗把流年換,休解相思。紅豆開時。好趁東風折一枝。云涯望里長干路,乍怯單衣。細雨霏微。舊日池臺燕未歸。
乙卯十九首 其十一。。范景文。 減俸勸施收幾斛,溝中或可存遺骨。青州富守亦何人,苦口屬告我良牧。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
晏成續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詩六十篇。宋代。梅堯臣。 始於歐陽永叔席,乃識雙井絕品茶。次逢江東許子春,又出鷹爪與露芽。鷹爪斷之中有光,蹍成雪色浮乳花。晏公風流丞相族,以此五色論等差。遠走犀兵至蓬巷,青蒻出篋封題加。紋柘冰瓷作精具,靈味一啜驅昏邪。神還氣王讀高詠,六十五篇金出沙。已從鍛鏈出至寶,終老不變傳幽遐。自惟平昔所得者,何異瓦礫空盈車。滌心洗腑強為答,愈苦愈拙徒興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