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
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清平樂·風高浪快。宋代。劉克莊。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詞人運用豐富想象,暢言他遨游月宮的情景。但他雖在月宮,還是忘不了人間的涼熱,構思之巧,令人嘆為觀止。第一段寫他御氣乘風,很快到了萬里之外的月宮,第二段寫他到了月宮之后,身在九重天上,俯瞰腳下塵寰,只見一片蒙蒙,渾然一體。“曾識姮娥真體態”,“曾”字好。意思是說,我原是從天上來的,與姮娥本來相識。這與蘇軾《水調歌頭》“多欲乘風歸去””的“歸”寫得同妙。“素面原無粉黛”,暗用唐人“卻嫌脂粉污顏色”詩意。這句是寫月光皎潔,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強。
下片寫身到月宮。“俯看積氣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國有人擔心天會掉下來,有人告訴他說:“天積氣耳。”從“俯看積氣濛濛”句,表示他離開人間已很遙遠。
末了“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二句,是全首詞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這里所描寫的只是醉中偶然搖動月中的桂樹,便對人間產生意外的好影響。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天上,一舉一動都對人間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既可造福人間,也能貽害人間。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熱》詩,末二句說:“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全詩都是費氣力寫的。劉克莊這首《清平樂》則寫的輕松明快,與王令的《暑旱苦熱》詩比較,用意相近而表現風格不同。
劉克莊有不少作品表現憂國憂民思想,如:《運糧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寫租稅、寫征役,為民請命,都很沉痛。這首詞“人間喚作涼風”,該也是流露作者對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詞雖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卻不是超塵出世的。他寫身到月宮遠離人間的時候,還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熱,希望為他們起一陣涼風。聯系作者其他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說這首詞也可能是寄托這種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寫遨游月宮的幻想而已。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巖居效賈島。宋代。謝翱。 巖巖百尺屋,山鬼寂四壁。獨抱震馀桐,橫此風中石。夢見一道者,手持青瓦礫。謂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識。粟塵起嵯峨,滄海寄一滴。語罷失其處,覺來空嘆息。攝衣起楚歌,斷弦如裂帛。懸藤月露深,蛟龍舞其側。
九日登高蓋山憶舊游。明代。鄭善夫。 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煙霞不斷重陽路,勛業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回鑾奉皇太后進宮之作。。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挽潘守 其三。宋代。林希逸。 鄉閭扶杖久,早歲譽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人言勞不報,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