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云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jié)變流鶯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fā)花萼,若與青云齊。
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
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
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zhí)珪。
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
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
贈從弟冽。唐代。李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獻主昔云是,今來方覺迷。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風飄落日去,節(jié)變流鶯啼。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逢君發(fā)花萼,若與青云齊。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zhí)珪。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
楚人不知道什么是鳳凰,花高價求購,卻買到山雞。
以前還以為是美文獻主,現在看來自己都很迷惑。
自從像莊子一樣居住在漆園,離我離開咸陽已經很久了。
風吹著落日遠去,氣節(jié)變化,流鶯在柳陰下恰恰歡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兒還沒有開放,此處仍然幽靜,怎么會下自成蹊?
你一來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錦,欲與云齊。
桑葉也剛剛出綠,春蠶也在蠶房孵化出來了。
太陽一出,布谷鳥歡鳴,田家開始鋤地犁田。
我卻沒有土地,誰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說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輸盤卻喜歡造云梯去戰(zhàn)爭。
對外族作戰(zhàn)沒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艱難。
君子報國有良好的計謀,成功以后卻羞于高居顯要的官位。
沒有途徑去謁見皇上,拄著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來看我的話,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經釣過大魚的磻溪。
(1)從弟冽:李冽,李白的堂弟,曾在山東幫助李白續(xù)娶了一位劉姓婦人。
(2)“楚人”兩句:傳說楚國有個人不認識鳳凰,花高價買了一只山雞,準備當鳳凰獻給楚王。見《伊文子。大道上》 重價:一作“高價”。
(3)“獻主”兩句:意思是李白自嘆當年奉詔入京,也像楚人獻山雞一樣誠心誠意,結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覺得自己太執(zhí)迷。
(4)漆園:在今山東菏澤,莊子當年做過漆園使。這里以“居漆園”來喻示隱居。
(5)咸陽:秦朝的首都,這里實指唐朝的首都長安。磻溪:在今陜西寶雞市東南,相傳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
(6)節(jié)變:季節(jié)變化。
(7)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這里是說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開萼放。
(8)中閨:即閨房,婦女住的房間。
(9)傅說: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為治世良臣。因為傅說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給他的任務,所以李白說他“降霖雨”。
(10)公輸:即魯班
(11)羌戎:這里指吐魯渾,吐蕃。
(12)涂泥:涂炭,遭受苦難。
(13)執(zhí)珪:指立功受封。
(14)蓬藜:草野
(15)磻溪:在今陜西寶雞東南。商代末年呂望曾在此垂釣。
參考資料:
1、林東海.李白詩選:遠東出版社,2011年:第147頁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居住于山東時所作。
參考資料:
1、葛景春.李白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24頁
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已有兩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讓他親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唐玄宗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窮奢極欲,利令智昏,他們?yōu)榱伺懦猱惣憾M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觸目驚心。這讓李白對統(tǒng)治者的幻想逐漸破滅,內心的不平和憤懣與日劇增。這首詩是詩人寫給堂弟的,所以語氣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那樣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來的敘述中依然時時隱現出詩人心底的不滿和憤慨。
詩中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情:他認為自己胸懷報國的壯志豪情,又有滿腹才華,卻沒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只好隨居,但心里卻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應的條件。詩中用“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憤。同時也傳達出自己雖然受到排擠,但仍為邊地的動亂而擔憂的胸還天下之意。
詩歌開篇,作者從“楚人不識鳳”到“久到咸陽西”交代了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價買山雞的典故說明自己當初“獻主”的錯誤:自己曾像那個拿著山雞當鳳凰獻給楚王的人一樣自信,現在反而明白是迷誤,因為君王也許并不需要自己這樣的人才。同時也表達了對統(tǒng)治階級打壓和排擠表示不滿。接著作者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描寫:“風飄落日去,節(jié)變流鶯啼”,時光在無情流逝,眼看老之將至,而自己只能在這里看風起吹過,太陽升了又落,冬去春來,鳥兒飛走又飛來。作者同時對堂弟的到來表示歡迎:意思是桃花未開,沒有人來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沒有人會來,只有你的拜訪讓我感覺到兄弟情深。然后寫道意思是農家繁忙的時候,婦人要忙著養(yǎng)蠶,農人要忙著耕地,而自己一介書生,住在這不相宜的環(huán)境里,不可能與婦人一道養(yǎng)蠶,更不可能和農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獨的在此。然而,這并不是詩歌的主題。作者很快將話題轉移到對生活的不滿和社會的擔憂上去:“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他說,自己雖然有公輸班那樣的才能,卻不能像傅說一樣被重用,眼看著邊疆戰(zhàn)亂,生靈涂炭而無法獻策立功。而“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zhí)珪”還強調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為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最后作者寫道:“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意思是自己無法見到明主,沒有辦法得到重用,就這樣已經到了拄著拐杖走路的年紀了,感嘆空有滿懷的壯志和才能卻毫無用武之地。結尾“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話,說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著文王相訪,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圖。
李白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本詩從“傅說降霖雨”開始作者的感情開始達到高潮,一步步升華。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雖然李白對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十分失望,但他并沒有完全絕望,他還懷著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獻出自己的才華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詩人這種憂國憂民的感情和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決定了這首詩雖然基調有些低沉,卻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奮之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賦西漢。唐代。魏徵。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西溪夜泛 其一。明代。孫傳庭。 浮舟歡賞畫樓西,煙樹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飲,游仙漫問武陵溪。澗泉響逐歌聲遠,山月光隨舞袖低。既醉難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題。
日暮。清代。夏曾佑。 日暮江逾闊,秋深水不波。寒沙求食鳥,遠浦挽船歌。萬物艱辛里,勞生感慨多。低回思作者,此意欲如何。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送林丈內艱南還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游。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
賀新郎 中秋伏枕承蘧庵先生有月餅果物之惠病起賦謝。清代。陳維崧。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開籠看,神差王。紛然佳果還相貺。揩病眼、荔奴黃皺,哀梨碧漲。忽憶添丁千里外,阻隔丹崖綠嶂。恨此物、無緣分餉。若使姮娥知我意,也璇閨、掩卻垂綃帳。應為我,色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