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四十三。唐代。錢珝。 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戰(zhàn)爭過后那余下火灰猶存,遭兵洗劫只剩幾戶窮人家。
拂曉之時江面上無人爭渡,寒氣襲人向沙灘殘月西沉。
江行無題:錢珝的《江行無題》共一百首,寫了詩人沿江而行時的所見所聞,也寫了詩人的感想。這首詩是第四十三首。
余燼:指兵災之后殘存的東西。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為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zhàn),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zhàn)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05-106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zhàn)爭持否定批判的態(tài)度,對遭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描寫了遭戰(zhàn)火洗劫后江邊江面荒涼破敗的景象。
在這首詩描繪的畫面中有兩組鏡頭:一是兵火過后只剩下幾戶人家的窮村;一是拂曉之時,在殘月余輝籠罩之下無人爭渡的冷清的江面。詩一開始便點出了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火”。“有余燼“三字,說明這場“兵火”剛剛燒過。這首詩的第二句具體的表現(xiàn)了兵火燒過之后的景象,兵火給人們帶來的后果。平時,村落雖然貧窮,但不會只有“數(shù)家”。戰(zhàn)爭奪去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使無數(shù)人流離失所,逃往他鄉(xiāng),“貧村”才剩下了“數(shù)家”,是戰(zhàn)爭造的罪孽。一個“才”字表現(xiàn)了詩人痛恨戰(zhàn)爭的感情,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災難深重的程度。這首詩的第二組鏡頭境界開闊,但情調(diào)凄涼悲苦。平時,一在拂曉之時,江面上是百舸爭流,游人爭渡的景象,而此時,在兵火過后,江面上沒有了“爭渡”的情景,只有那兵火無法燒到的“殘月”落向那兵火燒不著“寒沙”。這些描寫,蘊含羞人民的苦難,深寓著詩人的感情。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點就是由兩組畫面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反戰(zhàn)的主題,詩人對此爭及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憎恨和對人民的同情都是從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由于在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這首詩語言通順流暢,短短四句小詩,描繪出眾多的形象,語言的概括力是很強的。
錢珝( xǔ許),字瑞文,吳興人,吏部尚書徽之子, 錢徽之孫, 善文詞。 ...
錢珝。 錢珝( xǔ許),字瑞文,吳興人,吏部尚書徽之子, 錢徽之孫, 善文詞。
池上。明代。石寶。 良辰不易得,池上一來臨。微風感新綠,幽蘭欣客襟。方洲語鳴鳥,忽如鼓瑟琴。悠悠南行云,成此匝地陰。美人隔千里,贈我百煉金。我有錦綬帶,愿言結(jié)同心。
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郭諫臣。 亂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草露沾香徑,松風掃白云。遙趨南贛檄,深愧北山文。士女道旁立,相看舊使君。
秋夕書事。宋代。陸游。 寂寂青楓岸,蕭蕭白版扉。端居常嬾動,偶出卻忘歸。時泰徵科簡,師還驛置稀。江村日無事,煙火自相依。
金谷懷古。唐代。杜牧。 凄涼遺跡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綺羅魂斷玉樓空。往年人事傷心外,今日風光屬夢中。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無窮。
赴金陵舟過霅川偶作 其一。宋代。李光。 孤村遠浦接微茫,處處經(jīng)行看插秧。卻憶年時住家處,藕花無數(shù)繞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