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無衣。兩漢。佚名。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美觀。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溫暖。
七:虛數,言衣之多;一說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
子:第二人稱的尊稱、敬稱,此指制衣的人。
安:舒適。吉:美,善。
六:一說音路,六節衣。
燠(yù 玉):暖熱。
關于此詩背景,高亨《詩經今注》認為“有人賞賜或贈送作者一件衣服,作者作這首詩表示感謝”。有人根據詩意猜測,詩人可能是一個民間歌手,他本來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因作此詩。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36-237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33-234
元夕大風雨。宋代。范成大。 河傾海立夜翻盆,不獨妨燈更損春。凍澀笙簧猶可耐,滴皴梅頰勢須嗔。
送文潛歸因成一絕奉寄。宋代。呂本中。 水天空闊片帆開,野岸蕭條送騎回。重到張公泊船處,小亭春在鎖青苔。
宮詞一百首。宋代。岳珂。 金城十仞據陽池,三鎮高扃死不隨。自是天恩浹肌髓,不關左衽限戎夷。
瑞鶴仙 梨花。近現代。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想人間薄幸春風,肯為百花無色。難覓。籠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恐枝頭寒重,子規啼血,早把冰容染濕。待黃昏,銀燭擎時,探春消息。
送羅永年西歸二首。宋代。楊萬里。 梅莟蒼香邊蹈雪來,杏花雨里帶春回。明朝解纜還千里,今日看花更一杯。
次韻錢遜叔獨鶴圖三首 其三。宋代。呂本中。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