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
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連州陽山歸路。宋代。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漸漸遠離了嶺南瘴氣蒸郁的地方,前面不遠就是湘潭;身體多病,衰弱疲憊,內(nèi)心痛苦不堪。
小兒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難,硬是堅持說:眼前的風光景物,勝過江南。
連州:治所在桂陽(今廣東連縣);
陽山:縣名,屬連州,即今廣東陽山縣。
煙瘴:瘴氣。此代指多瘴氣的嶺南地區(qū)。
湘潭,地名,治所在現(xiàn)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頹:指身體、精神等衰弱頹廢。
避地:因逃避戰(zhàn)爭禍亂而移居他地。
強言:堅持說。
風物:風光景物。
建炎四年(1130),呂本中避亂南行,至連州。這首詩是他離開連州北歸時作,抒發(fā)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784-785頁
首句點題,說明自己行程。“煙瘴”二字,切嶺南氣候,暗示自己因為避亂到連州,過著很艱苦的生活。次句具體寫流亡生活對自己身體的摧殘,連用“疾病”、“衰頹”、“不堪”三詞,突出環(huán)境的惡劣,也隱隱將自己對國事的憂愁略加表露,語意低沉深摯。歷來詩人都喜歡把情感寄托在對風物的吟詠之中,這兩句詩切定“煙瘴”,從而直述種種不堪,也是采用這一手法。
三、四句筆鋒忽轉,不再寫自己,轉說小兒女不知道是逃難,堅持說眼前的景物比江南還好。這兩句看似平常,實際上頗見構思之苦。詩以“避地”二字為主腦。眼前的風光,未必不如江南,關鍵是詩人此番是逃難而來,他又是江南人,見慣江南景色,如今顛沛流離,心情不佳,遙望故鄉(xiāng),戰(zhàn)火不息,他怎會對眼前的景色贊賞呢?他又怎么會有心情欣賞眼前的秀麗景色呢?反過來,兒女年幼,沒有大人那樣的憂愁,自然感覺不同,說眼前的景色勝過江南。詩人這樣寫,正是通過小兒女的不解事,反襯自己的憂思,所以用“強言”二字為小兒女定位,道出心中無限凄楚。蘇軾《縱筆》“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將心中的感慨借小兒的誤會訴出,寓莊于諧,興味無窮;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直接說小兒女無知,表示自己悲傷。呂本中這首詩也通過小兒女的不懂事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盡管取徑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啟發(fā)。
詩前兩句從正面直說,寫得很凝重壓抑;后兩句從側面襯托,表面上作輕描淡寫,實際上將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呂本中詩自附于江西詩派,講究“悟入”、“活法”,這首詩寫得沉渾老成,就是從杜甫詩入徑,而加上了自己的變化。
呂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詩人,詞人,道學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今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jù)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shù)量較大,約一千二百七十首。 ...
呂本中。 呂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詩人,詞人,道學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今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jù)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shù)量較大,約一千二百七十首。
舊吏楊時哲王憲相從久入京時復一至執(zhí)軸乞詩書往事分題各四首予之 其三。。龐嵩。 木密林中出鳳梧,相年臘味稱提壺。尋幽更著東瓜步,羨爾能從亦壯夫。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fā)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登女郎臺。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贈瀚侄 其一。。吳儼。 白屋無遺業(yè),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
聞雁。唐代。王質。 我性愛風竹,歷耳如筦弦。兩日偶不聞,但見青摩煙。半夜意展轉,時聞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獨不眠。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連。亦有鷗鷺棲,歷歷鳴更傳。為汝飲一杯,問汝以一言。不居蘆葦中,乃巢蒼翠巔。蕭蕭西風多,一等菰蒲寒。遠來有相伴,汝等豈不賢。不覺點急急,難通意惓惓。振翼忽飛去,江湖水連天。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唐代。錢起。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摘菱頻貰酒,待月未扃扉。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卑棲歲已晚,共羨雁南飛。好欲棄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月下誰家笛,城頭幾片云。如何此幽興,明日重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