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頓張助于田中植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灌溉,后人見桑中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眾犬吠聲,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桑中生李。兩漢。佚名。 南頓張助于田中植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灌溉,后人見桑中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眾犬吠聲,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里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后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說開來。
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說:“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把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不久就會康復。眾人隨聲傳聞,李樹因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見,所以遠近聞名。而遠近的人聽到這消息都很轟動,那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多,綿綿不斷。
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看見這景象十分驚詫,說:“這哪有什么神仙?這是我種的李樹啊。”于是砍掉了它。
南頓:古縣名,在今河南項城市。
欲:想要。
去:離開。
顧:回頭看。
空桑:枯空的桑樹,老桑樹有枯空的樹洞。
因:于是,就。
以余漿:用多余的水。以:用。
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長出的李樹。
豚:小豬 謝以一豚:用一只小豬拜謝。
亦行自愈:自己也會逐漸痊愈。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愈。行,不久。
眾犬吠聲: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起來。形容眾人盲目附和,眾人隨聲傳聞。
得:能夠。
翕赫:此指轟動、驚動。翕:聚集。赫:盛貌。
滂沱:原來形容雨很大。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斷。
間:事隔。
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
謝,感謝。
從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韻得名字。宋代。李燾。 蜀學擅天下,馬王先得名。簧如巧言語,於道蓋小成。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斯文大一統,欻使圣域清。富貴盡在我,紱冕非所榮。旁皇天祿閣,聊亦觀我在。懷哉不能歸,舊宅荒榛荊。寂寞竟誰顧,正路今莫行。使君蓬萊仙,弭節歸赤城。門無俗賓客,家有賢父兄。慨念此耆老,不登漢公卿。臨池一樽酒,尚友千載英。并呼嚴與李,月旦共細評。區區可無憾,彼重適我輕。曷來成都市,塵土污冠纓。古人不可見,見此眼自明。請為懷古詩,玉振而金聲。
勸我酒。唐代。白居易。 勸我酒,我不辭。請君歌,歌莫遲。歌聲長,辭亦切,此辭聽者堪愁絕。洛陽女兒面似花,河南大尹頭如雪。
訪祥云谷首座不遇。明代。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其四。明代。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