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不敢厭腥臊,緣君親手調。
紅爐赪素面,醉把貂裘緩。歸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菩薩蠻·玉盤寸斷蔥芽嫩。清代。王國維。 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不敢厭腥臊,緣君親手調。紅爐赪素面,醉把貂裘緩。歸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精美的盤中嫩蔥都是一寸來長,精致的寶刀切割好了羊肉。不敢埋怨羊肉腥,因為這是你親手為我烹調的。
溫暖的火爐映著酒醉的臉龐,乘著酒醉,把身上的毛皮大衣脫掉。我踏著京城里的街道,在這回去的路上仍然帶著幾分醉意。
玉盤:盤子的美稱。
寸斷蔥芽:《資治通鑒》卷四十五載,東漢陸續以楚王英事系獄,其母自吳來洛陽,作食以饋續。續對食悲泣不自勝,治獄使者問其故,續曰:“母來不得見,故悲耳。”問何以知之,續曰:“母截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故知之。”
鸞刀:刀環有鈴的刀。
羊肩:羊腿。
進:獻上。
腥躁:泛指生肉的氣味。
紅爐:燒得很旺的火爐,此當指火鍋。
赪(chēng)素面:使素面變紅。赪,紅色。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顏。
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
緩:寬松,此指把外衣脫下。
天街:京城街道。
參考資料:
1、葉嘉瑩,安易編著.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6.1:第372-373頁
2、王國維著;山有扶疏編.一生最愛人間詞 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間詞話: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70頁
1906年,作者在北京受到了一個女子熱情的款待,涮羊肉的美味不僅讓作者驚喜,大快朵頤的進餐方式也激發了作者的豪興,于是創作該詞。
參考資料:
1、王國維著;山有扶疏編.一生最愛人間詞 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間詞話: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70頁
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在開頭一句就用了古代的典故以贊美對方的手藝并略免輕供保薄之嫌。潔凈如玉的盤中擺著又白又嫩的蔥段兒,首先就給人一種精雅漂亮的印象;“寸斷蔥芽”令人聯想到女性做事之有規矩、有尺度。細切“羊肩”,體現了女主人禮貌待客之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進餐中帶有情義,寄情于伊人之“親手”,突出了對女主人的尊敬之意。
第五、六句,寫當爐喝酒進餐的豪情,體現了詞人晚餐的愉快和賓主間的融洽,人物刻畫細致,見神態。簡體字中將“面”、“麺”并為一“面”字,在表述和傳達方面造成許多誤會和混淆,實甚不當。此處“素面”因“紅爐”而微微泛紅(“赪”),越發顯得嬌媚。此處只是表達了作者吃得高興的意思。
最后兩句寫“歸路”興且不淺。從那個“馀”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強調的還不是歸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這個“狂”字,暗地里有一種模仿魏晉士人那種不拘禮法的作風之意。從“紅爐”的室內走上“踏霜”的“天街”,這里邊便有了一種從暖到寒、從醉到醒的感覺,而這種寒冷與清醒的感覺,正好成了剛才晚餐時那種耽溺與任縱之情緒的一個反襯。
詞中作者欲為男子制作一幅風俗素描,便借女子的雙眼作為觀察點,串起所要表達的景象,這叫愛情線索,符合作者那瑰麗溫馨的詞風要求。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次李參政省中獨坐韻。明代。張以寧。 畫省晝岑寂,坐來風葉鳴。雨晴鳷鵲觀,秋滿鳳凰城。許國丹心在,懷鄉白發生。所慚無寸補,載筆直承明。
題劉教諭兩山書堂。明代。楊榮。 左峰儼飛蓋,右峰如聚轂。兩峰并高寒,對峙氣清淑。羨爾志沖澹,于焉構書屋。中藏萬卷馀,瑯瑯時誦讀。素燈深夜雨,瀟瀟響梧竹。豈無青藜翁,殷勤訪天祿。白云東西飛,蒼翠宛在目。于茲移教鐸,遠度松溪曲。靜對湛盧清,難忘故山麓。寫此寓高情,尚慕紫陽躅。
贈萬生。清代。屈大均。 寡婦得丹穴,禮抗萬乘君。百尺懷清臺,煌煌巴水濱。丈夫無貨財,為德將何因。觀時得權變,白圭誠智人。東南市玉帛,西北貿馬牛。為君富敵國,五行運其籌。握土成黃金,丹訣藏浮丘。關中日轉餉,地利如川流。功名何赫赫,誰知文終侯。
薛端明挽章三首。宋代。曹彥約。 客本何為者,逢公幕府開。兵間雖有志,度外本非才。流不音何在,高風首屢回。只今巖石望,寧忍泰山頹。
次韻伯承見簡探梅之什且約人日同游城東。宋代。張栻。 江湖漫浪歲年晚,雖有梅花誰寄遠。城中可人獨吳郎,不惜日力供往返。東郭枝頭玉雪明,下有清淺溪流橫。新春好趁花前約,莫待飄零空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