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多情白日遲,強(qiáng)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春日即事。宋代。呂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qiáng)來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我病體初愈,帶著極大的興趣,勉強(qiáng)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臺樓閣積雪已經(jīng)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著欄桿,一直到夕陽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著,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fēng)中搖動著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qiáng):勉強(qiáng)。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語出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借以形容景象荒涼。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tài)。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參考資料:
1、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 .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zhuǎn)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dǎo)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lǐng)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yīng)節(jié)候,也是在室內(nèi)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yīng),寫得很自然。次句“強(qiáng)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說,“強(qiáng)來”是“病起”的進(jìn)一步說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xiàn)。
次聯(lián)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著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fēng)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著欄桿,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lián)又重說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fēng)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贊說:“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tài),二句盡之。”詩也成為眾口稱贊的名聯(lián)。
下一聯(lián)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桿這么久,看得這么細(xì),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著兔葵、燕麥。詩在這里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zhǔn)菬o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fēng)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里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贊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嘆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游玄都觀,蕩然無復(fù)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fēng)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
上聯(lián)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jìn)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diào)已經(jīng)流露出來,尾聯(lián)就以情語作結(jié),將前三聯(lián)作一大收煞。詩說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fēng)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慣,如唐王之渙《送別》云:“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產(chǎn)生懷念,應(yīng)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jié),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嘆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凄然淚下。
呂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詩人,詞人,道學(xué)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今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jù)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shù)量較大,約一千二百七十首。 ...
呂本中。 呂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詩人,詞人,道學(xué)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今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jù)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shù)量較大,約一千二百七十首。
此花迥絕他花,湘中不減吳中盛。疑從太華,分來岳麓,根荄玉井。炬列千紅,蓋擎萬綠,織成云錦。向壺天清暑,風(fēng)梳露洗,塵不染、香成陣。好似一番雨過,似輕鬟、晚臨妝鏡。阿環(huán)浴罷,珠橫翠亂,芳肌猶潤。載月同游,隔花共語,酒邊清興。問六郎、凝佇多時,公不飲、俗幾甚。
水龍吟·此花迥絕他花。宋代。李曾伯。 此花迥絕他花,湘中不減吳中盛。疑從太華,分來岳麓,根荄玉井。炬列千紅,蓋擎萬綠,織成云錦。向壺天清暑,風(fēng)梳露洗,塵不染、香成陣。好似一番雨過,似輕鬟、晚臨妝鏡。阿環(huán)浴罷,珠橫翠亂,芳肌猶潤。載月同游,隔花共語,酒邊清興。問六郎、凝佇多時,公不飲、俗幾甚。
澤居。宋代。陸游。 澤居僅足不求余,曠快真同縱壑魚。平日酷憎蠅附驥,暮年肯作鶴乘車?齒搖但煮岷山芋,眼澀惟觀胄監(jiān)書。此際自應(yīng)還往絕,本無心與俗人疏。
發(fā)虹縣。宋代。孔平仲。 驅(qū)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xiāng)。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wěn)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fù)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臨刑詩。明代。林薦。 愿續(xù)當(dāng)年李侍郎,遺言謝世報高皇。獨憐一片忠貞骨,不死沙場死法場。
和梅花百詠詩 其四十九 宮梅。明代。王夫之。 玉鱗遍覆軟條青,合殿金鋪盡日扃。唯有樓東人睡起,壚煙移遠(yuǎn)水晶瓶。
答盈盈。宋代。王山。 東風(fēng)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xué)得襄陽大堤曲。阿母偏憐掌上看,自此風(fēng)流難管束。鶯啄含桃未咽時,便會郎時風(fēng)動竹。日高一丈羅窗晚,啼鳥壓花新睡短。膩云纖指擺還偏,半被可憐留翠暖。淡黃衫袖仙衣輕,紅玉欄干妝粉淺。酒痕落腮梅忍寒,春羞入眼橫波艷。一縷未消山枕紅,斜睇整衣移步懶。才如韓壽潘安亞,擲果竊香心暗嫁。小花靜院酒闌珊,別有私言銀燭下。簾聲浪皺金泥額,六尺牙床羅帳窄。釵橫啼笑兩不分,歷盡風(fēng)期腰一搦。若教飛上九天歌,一聲自可傾人國。嬌多必是春工與,有能動人情幾許。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頭不舉。鳳凰簫冷曲成遲,凝醉桃花過風(fēng)雨。阿盈阿盈聽我語,勸君休向陽臺住。一生縱得楚王憐,宋玉才多誰解賦。洛陽無限青樓女,袖籠紅牙金鳳縷。春衫粉面誰家郎,只把黃金買歌舞。就中薄倖五陵兒,一日冷心玉如土。云零雨落正堪悲,空入他人夢來去。浣花溪上海棠灣,薛濤朱戶皆金镮。韋皋筆逸玳瑁落,張佑盞滑琉璃乾。壓倒念奴價百倍,興來奇怪生毫端。醉眸覷紙聊一掃,落花飛雪聲漫漫。夢得見之為改觀,樂天更敢尋常看。花間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羅雕鞍。掃眉涂粉迨七十,老大始頂菖蒲冠。至今愁人錦江口,秋蛩露草孤墳寒。盈盈大雅真可惜,爾身此后不可得。滿天風(fēng)月獨倚闌,醉岸濃云呼佚墨。久之不見予心憶,高城去天無幾尺。斜陽衡山云半紅,遠(yuǎn)水無風(fēng)天一碧。望眼空遙沈翠翼,銀河易闊天南北。瘦盡休文帶眼移,忍向小樓清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