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邊紅樹碎珊瑚,樓下名姬墜綠珠,枝上翠陰啼鷓鴣。謾?quán)涤酰话雰阂蝻L(fēng)一半兒雨。
一半兒·落花。元代。張可久。 酒邊紅樹碎珊瑚,樓下名姬墜綠珠,枝上翠陰啼鷓鴣。謾?quán)涤酰话雰阂蝻L(fēng)一半兒雨。
這落花像酒桌上擊碎了珊瑚樹,紅色的碎片四下散拋;又像名姬綠珠從樓上墜下,玉殞香消。枝上換成了一片翠綠,鷓鴣在葉蔭間哀怨地啼叫。我禁不住為落花嘆息,可惜只是徒勞,一半兒是因為風(fēng)狂,一半兒是因為雨暴。
綠珠:西晉石崇的歌姬,后為報主知遇之恩而墜樓自殺。
謾:徒然。
《世說新語》載西晉時石崇與王愷斗富,王愷是國戚,得到晉武帝的援助,賜他一株二尺來高的珊瑚樹,作為炫耀的資本。殊不料石崇舉起鐵如意,當(dāng)場狠命一擊,珊瑚寶樹頓時應(yīng)聲而碎。石崇隨即取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樹作為賠償,王愷羞慚而去。這段故事并非發(fā)生在“酒邊”,但該篇首句的“碎珊瑚”,無疑是化用了這則典故。“酒邊”是為了加映珊瑚之紅,而以寶物的碎濺來比喻落花的飛散,于形象之外更有一種觸目驚心的效果。
第二句的用典也與石崇沾邊,即著名的“金谷園綠珠墜樓”。侍中孫秀垂涎石崇的愛姬綠珠,指名索取,石崇堅決拒絕。孫秀就矯詔逮捕了石崇。《晉書·石崇傳》對此有一段簡練而傳神的敘寫:“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以美人墜樓喻落花殞香,同樣是既逼真又慘怛。“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可見這一比喻是詩人的通感。
第三句語意直白,不像再有什么故實,但仍使讀者不禁聯(lián)想起杜牧的《嘆花》:“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不就是“落花”命運的寫照。作者在“綠葉成陰”即所謂“枝上翠陰”中,還添上了“鷓鴣”的悲啼,讓它來悲挽落花的飛盡。元詩人薩都剌《過嘉興》:“春風(fēng)一曲鷓鴣吟,花落鶯啼滿城綠。”可見“啼鷓鴣”確是落花時節(jié)固有的景觀。
小令的這三句鼎足對,首句從樹上繁英紛落的角度著筆,即所謂花雨;次句則是落花飄墜的特寫,暗含“一片花飛減卻春”(杜甫《曲江》句)的寓意;第三句返回枝上,則是綠葉成蔭,片紅全無,徹底消抹了落花的存在。這樣的三部曲步步推進(jìn),轉(zhuǎn)接無痕,使人渾然不覺對仗的存在,卻強(qiáng)烈地表達(dá)出“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烏夜啼》)的惋傷。
詩人把落花的蒙難歸咎于風(fēng)雨,兩者各負(fù)“一半兒”責(zé)任。“謾?quán)涤酢保瑒t一派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與張可久同時的曲家徐再思,也有一首《一半兒·落花》:“河陽香散喚提壺,金谷魂銷啼鷓鴣,隋苑春歸聞杜宇。片紅無,一半兒狂風(fēng)一半兒雨。”兩曲不存在淵源關(guān)系,卻出現(xiàn)了結(jié)尾的巧合,可見“風(fēng)雨落花愁”的意識,在古人是根深蒂固的。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yuǎn),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yuǎn),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yuǎn),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yuǎn),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魚皮。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rèn)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秋夕過松陵。宋代。武衍。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fēng)。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shù)聲煙靄中。
風(fēng)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
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shù)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fēng),座中暫卸鞍韉靮。
癸巳九月朔日與貽柏漫堂暮闌薇室夜飲海陵分韻得覓。。秦鴻。 風(fēng)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shù)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fēng),座中暫卸鞍韉靮。且談且笑數(shù)巉巖,一杯頓泯確與壢。眸炯炯兮心生文,人其車乎詩素簚。詩者人生自醞之,毋庸身外窮搜覓。為汪洋兮淼浩茫,為灘瀨兮涓且濗。豈慚河伯觀海若,吾之面目須自覿。中心磐石白宜堅,幽如深谷擯扃鼏。橐龠鼓蕩兮灶陘突,乃有其詩騰煙兮搶攘復(fù)趯趯。耽詩久已技例窮,繞頸累累如瘰疬。天賚迷盳莫可祈,仢約倏忽無從繴。卻看檐滴凹瓴甋,既愨勵兮靈乃吊。或如填膺冰炭日脅鬩,或如中夜戍烽陡鼓鼜。煢煢獨立兀滄溟,運命焉須巫與覡。詩因作質(zhì)各繽紛,珊瑚玳瑁雜?鼊。吁嗟于時正囂囂,蔽空嗢噦惟螇蚸。其間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fēng)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
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踏莎行 曉陰。近現(xiàn)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fēng)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題系馬圖。元代。胡奎。 日日黃塵淹馬足,誰能占得午陰涼。天閑芻豆無多戀,好解青絲八尺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