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耕寶陸三千里,月破黃昏十萬家。清夜碧潭澄皎潔,蚌吞銀焰產丹砂。
游懷川。元代。譚處端。 云耕寶陸三千里,月破黃昏十萬家。清夜碧潭澄皎潔,蚌吞銀焰產丹砂。
(1123—1185)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
譚處端。 (1123—1185)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煙霞洞四首 其四。宋代。丘處機。 海曲山河洞府低,蓬壺閬苑海東西。仙人玉女時游集,不許桃源過客迷。
過南墅懷寒巖二首。宋代。釋善珍。 草沒亭臺不見蹤,故交掩淚立寒風。食魚客去余空館。放鶴童歸棄舊籠。病悟前書藏夏口,死留好句在江東。徐陵元是麒麟種,天上應須見寶公。
鰲背元夜。金朝。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擊缽詩無敵,連環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
補送老袁之京。兩漢。劉雄。 清秋好景正宜行,我向西湖君向京。莫問長安柴米價,如今最賤是書生。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
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
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 其五 秋荷。明代。韓上桂。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