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佳公子,客華耀朝暾。門盛崔家戟,家傳漢相尊。
弟兄才調俱第一,六龍八駿何足論。哲昆射策得高第,少弟亦邀天子恩。
連鑣俱過上林苑,縱轡時經銅馬門。銅馬門前鋪繡埒,五侯七貴多交結。
曾從復道入南宮,還向建章過北闕。歸來寒拂紫貂裘,銀燭金尊銷百憂。
美人燕趙迎歌館,狎客新豐上酒樓。酒樓歌館回波舞,曲成便付梨園譜。
雁柱銀箏樂未央,鬘鬋姱容何嫭嫵。行觴佇立久徘徊,但愿公子朱顏開。
乍聽金梁鶯語細,還看珠履雁行來。雕輪華轂無時絕,子云筆札君卿舌。
回騎多過主簿家,掃門要使監奴說。座中醉客轄偏投,堂上留髡燭已滅。
鸚鵡遙遙自隴西,名花往往來南粵。鸚鵡名花何處藏,前頭廣榭后雕房。
飛甍日麗鴛鴦瓦,繡戶香消翡翠床。竇融廄室自連互,馬防觀閣生輝光。
甲第云霞雄帝里,田宅膏腴滿故鄉。故鄉佳麗一相憶,桂楫蘭橈來往亟。
伐鼓南來驛路迎,揚舲直下通津塞。甘寧錦纜棄不收,鄂君繡被歡無極。
玉津園內鳥欲啼,伯通橋下人如織。更植烏椑金谷帝,常穿曲沼芳林側。
據坐胡床時疾呼,曲韝綠幘平頭奴。張翰善賦周小史,霍氏群知馮子都。
橫行詎畏洛陽令,爭道還欺上大夫。轉日回天真莫比,自言富貴長如此。
未誦應璩《百一詩》,寧曉寬饒切諫語。尚冠里中鸮亂鳴,廷尉門前雀棲止。
梁松得罪豈無因,張讓吊喪非得已。霆雷倏忽下彤墀,遠戍窮邊悔已遲。
東朝語不聞都尉,舊館人皆去魏其。白發高堂猶議遣,斑衣愛子盡相隨。
金闕回看腸已斷。玉關生入夢堪悲。陂田苑囿輸公府,廝養髯奴向北陲。
安國灰然那可待,子卿羝乳竟何時。從古豪華如轉燭,奔車覆轍看相續。
海魚有日困泥沙,破巢之下無完族。吾慕李子堅,身是司徒兒。
變名入公府,不遣同舍知。吾慕袁夏甫,國相以為父。
謁吏不見通,卻車更徒步。古人高蹤不可求,今人齷齪難為謀。
且漫垂鞭踏歌去,白云無盡香山秋。
公子行。清代。徐乾學。 翩翩佳公子,客華耀朝暾。門盛崔家戟,家傳漢相尊。弟兄才調俱第一,六龍八駿何足論。哲昆射策得高第,少弟亦邀天子恩。連鑣俱過上林苑,縱轡時經銅馬門。銅馬門前鋪繡埒,五侯七貴多交結。曾從復道入南宮,還向建章過北闕。歸來寒拂紫貂裘,銀燭金尊銷百憂。美人燕趙迎歌館,狎客新豐上酒樓。酒樓歌館回波舞,曲成便付梨園譜。雁柱銀箏樂未央,鬘鬋姱容何嫭嫵。行觴佇立久徘徊,但愿公子朱顏開。乍聽金梁鶯語細,還看珠履雁行來。雕輪華轂無時絕,子云筆札君卿舌。回騎多過主簿家,掃門要使監奴說。座中醉客轄偏投,堂上留髡燭已滅。鸚鵡遙遙自隴西,名花往往來南粵。鸚鵡名花何處藏,前頭廣榭后雕房。飛甍日麗鴛鴦瓦,繡戶香消翡翠床。竇融廄室自連互,馬防觀閣生輝光。甲第云霞雄帝里,田宅膏腴滿故鄉。故鄉佳麗一相憶,桂楫蘭橈來往亟。伐鼓南來驛路迎,揚舲直下通津塞。甘寧錦纜棄不收,鄂君繡被歡無極。玉津園內鳥欲啼,伯通橋下人如織。更植烏椑金谷帝,常穿曲沼芳林側。據坐胡床時疾呼,曲韝綠幘平頭奴。張翰善賦周小史,霍氏群知馮子都。橫行詎畏洛陽令,爭道還欺上大夫。轉日回天真莫比,自言富貴長如此。未誦應璩《百一詩》,寧曉寬饒切諫語。尚冠里中鸮亂鳴,廷尉門前雀棲止。梁松得罪豈無因,張讓吊喪非得已。霆雷倏忽下彤墀,遠戍窮邊悔已遲。東朝語不聞都尉,舊館人皆去魏其。白發高堂猶議遣,斑衣愛子盡相隨。金闕回看腸已斷。玉關生入夢堪悲。陂田苑囿輸公府,廝養髯奴向北陲。安國灰然那可待,子卿羝乳竟何時。從古豪華如轉燭,奔車覆轍看相續。海魚有日困泥沙,破巢之下無完族。吾慕李子堅,身是司徒兒。變名入公府,不遣同舍知。吾慕袁夏甫,國相以為父。謁吏不見通,卻車更徒步。古人高蹤不可求,今人齷齪難為謀。且漫垂鞭踏歌去,白云無盡香山秋。
徐乾學(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江蘇昆山人,清初大儒顧炎武外甥,與弟元文、秉義皆官貴文名,人稱“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先后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明史》總裁官、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曾主持編修《明史》、《大清一統志》、《讀禮通考》等書籍,著《憺園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書樓“傳是樓”,乃中國藏書史上著名的藏書樓。 ...
徐乾學。 徐乾學(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江蘇昆山人,清初大儒顧炎武外甥,與弟元文、秉義皆官貴文名,人稱“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先后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明史》總裁官、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曾主持編修《明史》、《大清一統志》、《讀禮通考》等書籍,著《憺園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書樓“傳是樓”,乃中國藏書史上著名的藏書樓。
送嚴藕漁宮允還梁溪 其二。清代。屈大均。 珥筆蓬萊久,三年接御屏。人如若耶月,客是富春星。莫恨蛾眉短,須愁蘭佩馨。金螭東畔立,可許一沉冥。
丙寅正月十日召諸王臣工集重華宮聯句。。弘歷。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俗沿桃菜協良辰。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競時新。普天共仰升平慶,率土咸沾化育仁。擊壤堯衢民氣豫,紐芽禹甸物情訚。匪今稔歲祥為大,自古天倫樂是真。回憶文筵歌撒荔,久銘帝德粲雕珉。九重瑞靄舒佳景,六出瓊葩應大鈞。絲管清音天上至,瑯玕古色座中陳。曈昽旭日臨青瑣,繚繞祥煙護紫宸。一德景行先圣業,同堂嘉敘古風淳。欣開錦席酬三叔,尚記仙詩和四賓。鋪首宜春書吉字,地衣送暖襲華裀。屏開鸞影輝丹宇,砌轉鰲峰映碧峋。列坐承恩齊搦管,分行肅侍儼垂紳。光生幾研分題遍,響遏韶鈞得句頻。銀漢分支涵雨露,猊煙結篆引璘彬。禮陶樂淑私須克,孔思周情道在純。何必聯吟誇有過,也知群擢愿希荀。九華枝外依仙島,五色云中仰圣人。駘蕩風微騰紫蓋,慈寧福厚錫蒼旻。喜瞻隴麥千疇潤,恰數階蓂十葉勻。魚藻載歌恩似海,龍文健舉筆如神。拜飏頓覺詩懷暢,衎樂過于酒味醇。乳液廣沾仙掌露,雕盤屢給大官珍。寶幡巧剪懸雙勝,脆縷紛堆薦五辛。漸轉晴暉遲藹藹,微生陽氣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許青牛迓綺闉。歌繼柏梁宗異并,人來枵詣燕游申。爻占云陸鴻儀漸,風詠周南麟趾振。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慶值初旬。鏗訇仙籟聞鏘佩,優渥宮壺捧賜銀。祥啟重華光糺縵,班隨群列禮遵循。瑞云樂奏聲盈耳,堅齒香浮醴入唇。十八數符瀛苑侶,大千界樂化臺民。輯圭劍履通重譯,獻贐梯航到八閩。遍覆寰區唯豈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饌玉頒緗核,皦繹摐金葉磬均。艷發唐花嗤羯鼓,風回文沼蹙魚鱗。丁冬蓮漏來西極,錯落珠燈綴大秦。近傍御床邀異數,重揚天藻續前因。探源遠溯龍門浪,覓韻艱披鳥道榛。殿是集賢傳雅事,職司簪筆步芳塵。詔寬禮數無拘束,喜溢天顏展笑嚬。嘉會恰逢幾暇頃,寵光兼被歲寒身。暖隨東陸符星指,霽豁西山帶雪皴。敢擬歡娛同宴鎬,為酬勤動想吹豳。庭羅寶樹霞千疊,詩擘瑤箋韻幾巡。計日夜珠剛就滿,笑看瑞葉尚馀津。
魚皮。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正月四日喜許氏女得甥。明代。沈周。 汝寡無丁男,托命惟一女。活世真廢人,盲瘖無乃是。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聞喜。得報訝其遲,隔縣本非邇。老夫笑滿面,賀汝似得子。他人視則甥,在汝則子比。緣情遂亡分,慰眼并遺氏。在我固稱彌,因汝喜切已。婦人曷持家,嫠煢粗有恃。身后饗粢盛,其氣尚有以。汝夫在地下,不為敖氏鬼。譬如委霜草,今為春風起。復如涸溝魚,一夜漫春水。只憂不曾生,既生長易矣。便須買書本,教自孩提始。成人無他圖,讀書而已耳。
扈從春際上陵四首 其三。明代。于慎行。 云間神闕九關開,樹杪仙輿萬乘來。霧雨蕭蕭陰輦路,松楸郁郁鎖城臺。摐金大樂空山應,裸玉崇儀列辟陪。聞道龍衣親負土,漢家原廟不勝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