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無分侍東皇,慘淡堪憐委徑旁。羞傍曉星迎劍佩,故教秋露冷衣裳。
自知應(yīng)著寒籬色,誰謂猶攜滿袖香。遙憶上林紅共紫,每陪春賞沐恩光。
又菊四詠 其三 舊朝服。明代。孫傳庭。 孤芳無分侍東皇,慘淡堪憐委徑旁。羞傍曉星迎劍佩,故教秋露冷衣裳。自知應(yīng)著寒籬色,誰謂猶攜滿袖香。遙憶上林紅共紫,每陪春賞沐恩光。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zhèn)武衛(wèi)(今山西代縣)人,明朝名將。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jìn)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陜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zhèn)壓李自成、張獻(xiàn)忠民變。由于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zhàn),無奈草率出戰(zhàn),后兵敗,在陜西潼關(guān)戰(zhàn)死,馬革裹尸,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謚“忠靖”。 ...
孫傳庭。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zhèn)武衛(wèi)(今山西代縣)人,明朝名將。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jìn)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陜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zhèn)壓李自成、張獻(xiàn)忠民變。由于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zhàn),無奈草率出戰(zhàn),后兵敗,在陜西潼關(guān)戰(zhàn)死,馬革裹尸,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謚“忠靖”。
二月三日點(diǎn)燈會客。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fēng)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dāng)年。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重寄元美 其二。明代。李攀龍。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
題白龍洞。宋代。趙蕃。 流水疏梅我有詩,偶來重見雪離披。五年不蹋常山路,咫尺寧乖一赴期。
次韻答幾道 其五。清代。陳寶琛。 有子端應(yīng)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