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浪接洞庭波,積水遙連天上河。
鄉信為憑誰寄去,汀洲燕雁漸來多。
初次巴陵。唐代。楊凝。 西江浪接洞庭波,積水遙連天上河。鄉信為憑誰寄去,汀洲燕雁漸來多。
楊凝(?—802)唐代詩人。字懋功,虢州弘農人,楊憑之弟。生年不詳,約卒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訓。長善文辭,與兄憑、弟凌皆有名。大歷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凝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為權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淤堰,筑堤防,水患為息。時孟叔度縱橫撓軍治,凝亦荒于酒。董晉卒,(公元799年)凝走還京師,闔門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楊凝。 楊凝(?—802)唐代詩人。字懋功,虢州弘農人,楊憑之弟。生年不詳,約卒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訓。長善文辭,與兄憑、弟凌皆有名。大歷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凝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為權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淤堰,筑堤防,水患為息。時孟叔度縱橫撓軍治,凝亦荒于酒。董晉卒,(公元799年)凝走還京師,闔門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北門觀漲。元代。許衡。 雨水添新漲,陂湖沒舊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樹頭村。歲事知前誤,秋耕未可論。誰憐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代吳兒作小至后九九詩八解 其七。宋代。張侃。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石榴。。方廣德。 涂林疏樹自離離,入眼紅膚總不遺。若為連珠過沈約,何來新筑伴潘尼。金房半坼珠駢落,霜葉平翻玉并欹。還記葡萄槎上種,折來那不稱同時。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