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代。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草。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嫦娥。唐代。李商隱。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通:惟)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步詩。兩漢。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宋代。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堅勁一作:韌)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舟過安仁。宋代。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七步詩。兩漢。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石灰吟。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鄉(xiāng)村四月。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贈劉景文。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