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亂八九年,乾坤日流血。人心久不古,倫義悉磨滅。
豺虎在城市,生民半魚鱉。張弓不得射,令我重鳴咽。
欲付之忘言,寧無愧司臬?
感懷三首 其一。清代。劉鶚。 喪亂八九年,乾坤日流血。人心久不古,倫義悉磨滅。豺虎在城市,生民半魚鱉。張弓不得射,令我重鳴咽。欲付之忘言,寧無愧司臬?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相見歡 深秋。近現代。羅錦堂。 長空大雁飛忙。晚煙蒼。片片池塘荷葉、半枯黃。獨行慣,有誰伴,夜生涼。隔院吹來陣陣桂花香。
贈項子全。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曾楊近古無神術,盧扁于今有國醫。尚擬好風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
{艸咎}疃雜詩。。阮漢聞。 序曰:蓬池廓似斗,闉如圭,賊近升陴,賊遠癡坐,舂鉏在胸,石闕在口,平生文酒宴笑之歡,一切謝絕不獲已。返居道南,大小蝦蛆教慎出入,懸貆假虎,不可向邇。吾蓬池之滸雖僿,而愿三數年來所為嚨囁嚅亦復如是。兵釁所開,告成何底?感今懷往,獨憤同嗟,聊托五字已耳。序進排云陣,聲嚴警夜更。竟如師以律,何有弋能驚。兵氣寒飛走,人煙卜死生。裁書思寄遠,知爾急南征。¤
婺源三首 其二 李坑。。傅義。 小橋流水忽馳名,似接高鄰與有榮。一路卻憐青石板,被人壓出許多聲。
程鄉學生鐘宏求社學記贈之。明代。陳獻章。 千里來攜欠一圖,東南村構幾模糊。人扶世教何妨切,老向斯文自愧疏。云谷許還徽國主,周溪流到長官居。秋風海上無窮意,也向程鄉社學書。
觀小兒甕戲。宋代。李流謙。 五歲小兒初學涉,絕藝亦知天所賦。想見九??傻挂?,已堪赤手擒猛虎。向來甕戲真偉觀,儻非目擊嗤浪語。器小猶須百斤重,兵以壯夫端恐仆。笑談牛取兩足上,電轉風旋疾如許。便令百試百不失,父兄從傍亦矜詡。市人駭嘆俱失聲,我自平生未曾睹。武陽盛氣蓋全燕,寄區狡謀踣二虜。論年固已一倍長,此兒誰肯噲等伍?;⒆凓棑P看異時,經營一飽常細事。世人稟賦有特異,常理未可求其故。相秦童子才毀齒,說項郎君方斷乳。拜歸懷中笑橘墮,群戲道傍知李苦。登門已解敘通家,對客頗能嗔字父。劾鼠獄詞老吏服,汗簡清規乃翁沮。卓識有此更驚人,彼以力稱吾未與。行行三十成何事,但耗太倉如雀鼠。憮然自筆仍自憐,強說功名在遲暮。人言速成當不久,如我定應千萬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