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宋室遺民顧隱君,讀書求志居于此。
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數百年稱顧氏廬,后來卻歸錢尚書。尚書聲名動臺斗,善黨崢嶸作魁首。
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
依然紅豆長萌蘗,當日樵夫摧作薪。顧家經求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
遂將詩體盡發覆,高源一一尋昆侖。乃知世業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為尊。
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長存。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
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補溪草堂歌。清代。劉大櫆。 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宋室遺民顧隱君,讀書求志居于此。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數百年稱顧氏廬,后來卻歸錢尚書。尚書聲名動臺斗,善黨崢嶸作魁首。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依然紅豆長萌蘗,當日樵夫摧作薪。顧家經求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遂將詩體盡發覆,高源一一尋昆侖。乃知世業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為尊。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長存。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今樅陽縣湯溝鎮陳家洲人。劉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縱聲讀古詩文,韻調鏗鏘,喜飲酒,好吟詩。受教于同鄉吳直,才華出眾。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劉大櫆60歲后為黟縣教諭。幾年后告歸,居樅陽江濱不再出游,以文學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詩集》6卷《古文約選》48卷、《歷朝詩約選》93卷、《論文偶記》1卷,纂修《歙縣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鄉向榮村劉家苕箕地,墓為省級文物。 ...
劉大櫆。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今樅陽縣湯溝鎮陳家洲人。劉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縱聲讀古詩文,韻調鏗鏘,喜飲酒,好吟詩。受教于同鄉吳直,才華出眾。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劉大櫆60歲后為黟縣教諭。幾年后告歸,居樅陽江濱不再出游,以文學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詩集》6卷《古文約選》48卷、《歷朝詩約選》93卷、《論文偶記》1卷,纂修《歙縣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鄉向榮村劉家苕箕地,墓為省級文物。
諸將八首 其七。明代。李夢陽。 天下軍儲盡海頭,材官郡國遍防秋。若道成功無造偽,豈應屠賈坐封侯。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二。宋代。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
同周車駕邵憲副宴馬大參舊署。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齊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階步歌。兩漢。佚名。 皇皇我后,紹業盛明。滌拂除穢,宇宙載清。允執中和,以蒞蒼生。玄化遠被,兆世軌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八風清鼓,應以祥禎。澤浩天下,功齊百靈。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 其十五 白石灘。元代。楊敬德。 湍駛風逾清,水明石可把。倚杖獨移時,白鷗翩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