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俗至淮陰,愾然傷懷抱。白鳥去冥冥,黃流日浩浩。
岸西清河縣,半已沒洪潦。門巷類浮家,人煙淡洲島。
新水昨夜至,孤城勢如搗。雨颯頹墻花,風吹野田草。
粳稻歲不登,妻孥何由飽。不如水上鳧,猶得唼萍藻。
嗟爾河縣民,何以待終老。老父跪致辭,使君勿復道。
丘民何足貴,仁親乃為寶。東吊淮泗流,陵樹被淹槁。
自從禹功微,明德疇能考。
將至淮陰泊清河縣。明代。區大相。 問俗至淮陰,愾然傷懷抱。白鳥去冥冥,黃流日浩浩。岸西清河縣,半已沒洪潦。門巷類浮家,人煙淡洲島。新水昨夜至,孤城勢如搗。雨颯頹墻花,風吹野田草。粳稻歲不登,妻孥何由飽。不如水上鳧,猶得唼萍藻。嗟爾河縣民,何以待終老。老父跪致辭,使君勿復道。丘民何足貴,仁親乃為寶。東吊淮泗流,陵樹被淹槁。自從禹功微,明德疇能考。
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為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歷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后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后調南太仆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于格律,為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區大相。 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為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歷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后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后調南太仆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于格律,為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立冬日有懷京師諸友。明代。潘希曾。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五日新正渾醉里,百年殘夢又春來。他鄉綵燕隨緣看,何處云鴻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轡滿金臺。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誓千霜。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育質從新甫,標名壓豫章。三休依寶構,一溉引天潢。瑞露通晨浥,靈風繞夜翔。蠹蟫驚閣熏,啼狖憶巖光。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遠勢興毫末,孤標出眾芳。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庭鶴宜留側,臺烏莫近傍。未經鸞隱葉,不使麝居香。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此世隆三代,何時構九房。瑰姿天所產,工度未應忘。
嚴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明代。皇甫汸。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