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軒夫子文章老,自少藏書事探討。遠窮洙泗問淵源,近叩關閩尋閫奧。
五十馀年履宦途,四方游遍復名都。顛盈白發還耽學,篋有黃金只買書。
胄監容臺皆妙選,密邇蓬萊接東觀。王氏青箱舊事存,陸家車乘圖書半。
連篇累牘歸故鄉,文彩照映南海傍。牙簽萬軸排緗帙,喬木千章蔭草堂。
平生辛苦自讎校,腹笥便便五經飽。奎星徹夜貫虹光,筆陣常時奪天巧。
畫簾窣地清無塵,蕓香不斷庭草春。黃衣或見燃藜叟,綠酒頻來問字人。
一代風流重山斗,身后英名當不朽。可憐萬卷漸成空,只有高堂尚如舊。
我生雖晚猶識公,觀書曾到此堂中。數車欲載今何及,空羨王生遇蔡邕。
萬卷堂。明代。祁順。 琴軒夫子文章老,自少藏書事探討。遠窮洙泗問淵源,近叩關閩尋閫奧。五十馀年履宦途,四方游遍復名都。顛盈白發還耽學,篋有黃金只買書。胄監容臺皆妙選,密邇蓬萊接東觀。王氏青箱舊事存,陸家車乘圖書半。連篇累牘歸故鄉,文彩照映南海傍。牙簽萬軸排緗帙,喬木千章蔭草堂。平生辛苦自讎校,腹笥便便五經飽。奎星徹夜貫虹光,筆陣常時奪天巧。畫簾窣地清無塵,蕓香不斷庭草春。黃衣或見燃藜叟,綠酒頻來問字人。一代風流重山斗,身后英名當不朽。可憐萬卷漸成空,只有高堂尚如舊。我生雖晚猶識公,觀書曾到此堂中。數車欲載今何及,空羨王生遇蔡邕。
(1434—1497)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祁順。 (1434—1497)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高陽。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水鄉曲折疑無路,又花隨柁尾,轉個彎頭。謝了緋桃,二分春色全休。短蓬移入香深處,載新詩、不載閒愁。好溪山,除卻西湖,一半句留。
詠懷古跡五首 其四 桂陽。明代。陳子升。 廣郡延袤古桂陽,郡人不省是維桑。換鹽忽漫逢賓客,食藕因思制楚裳。天下幾州真刺史,我來一度舊劉郎。而今不作看花恨,消息王孫草盡芳。
挽鳳岐父尹平御史 其一。明代。解縉。 鳳銜丹詔下天來,圣主臨軒策俊才。二十三年悲短命,鄉人空望繡衣回。
平江太守李寶謨移漕荊湘 其一。宋代。釋居簡。 荊溪溪上傳,接畛使君賢。行旅歸如市,羈游亟受廛。豐儲優郡計,薄斂裕民天。誰似山陰叟,臨行贈一錢。
梅花十絕追和張文潛韻。宋代。王之道。 竹外山前見嫩黃,水沉清漬雪肌香。應嫌桃李風姿俗,故作尋常淡淡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