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襄王問於宋玉,玉時對以郢中歌。
歌為白雪陽春曲,始唱千人和,
再唱百人逐。至此和者才數人,
乃知高調難隨俗。後來感慨起危樓,
足接浮云聲出屋。中古客應無,
怊悵鯤魚孟諸宿。樓傾復構春又春,
酒瀉琉璃烹錦鱗。青山繞欄看不盡,
眼穿蕩槳石城人。去知何在,
寒花雨歛自生嚬。今聞太守新梁棟,
試選清喉可動塵。
寄題郢州白雪樓。宋代。梅堯臣。 楚之襄王問於宋玉,玉時對以郢中歌。歌為白雪陽春曲,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至此和者才數人,乃知高調難隨俗。後來感慨起危樓,足接浮云聲出屋。中古客應無,怊悵鯤魚孟諸宿。樓傾復構春又春,酒瀉琉璃烹錦鱗。青山繞欄看不盡,眼穿蕩槳石城人。去知何在,寒花雨歛自生嚬。今聞太守新梁棟,試選清喉可動塵。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宋代。楊萬里。 從教節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徵招·天平春眺。清代。夏孫桐。 撐煙蹙霧青螺影,春山共人俱瘦。磴窄掃苔,斑冷沈沈清晝。昔游還省否。只驚得、落花偏驟。樹窟鷹呼,石潭魚靜,夕陽時候。生就薜蘿心,登臨處、依依幾番回首。萬綠又天涯,醉東風如酒。危闌留戀久。更遙看、五湖云厚。怎腸斷、一一鵑聲,送晚篷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