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五十年,寡嗜仍少病。天與兩目光,炯炯素清凈。
前年翳生左,赤脈欻交橫。審因察其源,五色非所競。
學書信夙習,耽讀亦本性。雖于二事切,未必致茲證。
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積毒根胃腸,標表發(fā)昏瞢。
針刺爭雜施,流血和淚迸。丹砂與空青,數(shù)市窘貲罄。
梔檗動盈筐,日啖不論命。重氛幸全掃,馀眚時一盛。
荏苒三載間,視眺猶未瑩。偏盲亦何害,忌者遂相慶。
惟茲二三友,為我憂怲怲。許君屢貽書,力勸宜習靜。
損讀復省思,默坐但微瞑。心腎上下居,火實以水勝。
炎炎降不怒,行之久自定。殷勤柳與張,有便常致訊。
為言醫(yī)法難,俗師慎毋聽。一朝得奇藥,千里轉(zhuǎn)持贈。
緘封謹視護,述語頗詳竟。開罌異香發(fā),著箸金膏凝。
試之累旬日,奇效他莫并。感之欲次骨,報爾無照乘。
我生未見道,絕塵悅猶瞠。眊焉慚訓言,亦豈中未正。
扶持謝諸公,磨刮完兩鏡。漸驚容衰老,謬忝小邑令。
鄉(xiāng)山杳在望,歸船行可榜。把卷欣復適,看云遠相映。
揮弦送孤鴻,飄然動高興。從令沒暮齒,不復憂倀倀。
永懷何能忘,臨風寄孤詠。
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元代。吳師道。 處世五十年,寡嗜仍少病。天與兩目光,炯炯素清凈。前年翳生左,赤脈欻交橫。審因察其源,五色非所競。學書信夙習,耽讀亦本性。雖于二事切,未必致茲證。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積毒根胃腸,標表發(fā)昏瞢。針刺爭雜施,流血和淚迸。丹砂與空青,數(shù)市窘貲罄。梔檗動盈筐,日啖不論命。重氛幸全掃,馀眚時一盛。荏苒三載間,視眺猶未瑩。偏盲亦何害,忌者遂相慶。惟茲二三友,為我憂怲怲。許君屢貽書,力勸宜習靜。損讀復省思,默坐但微瞑。心腎上下居,火實以水勝。炎炎降不怒,行之久自定。殷勤柳與張,有便常致訊。為言醫(yī)法難,俗師慎毋聽。一朝得奇藥,千里轉(zhuǎn)持贈。緘封謹視護,述語頗詳竟。開罌異香發(fā),著箸金膏凝。試之累旬日,奇效他莫并。感之欲次骨,報爾無照乘。我生未見道,絕塵悅猶瞠。眊焉慚訓言,亦豈中未正。扶持謝諸公,磨刮完兩鏡。漸驚容衰老,謬忝小邑令。鄉(xiāng)山杳在望,歸船行可榜。把卷欣復適,看云遠相映。揮弦送孤鴻,飄然動高興。從令沒暮齒,不復憂倀倀。永懷何能忘,臨風寄孤詠。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吳師道。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次游坡亭韻。明代。薛侃。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六經(jīng)失真詮,瓦缶時鳴雷。逐逐翳枝落,那將根本培。遙聆金石語,遐思真奇瑰。空山風月夜,悵望獨徘徊。飛云探天乙,鐵橋為君媒。漫爾羨坡老,乾坤亦殊才。冥坐俟東曉,身世忘堪哀。
讀蘇武李陵司馬遷傳。宋代。華岳。 白旄持節(jié)使單于,萬里風煙十載余。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為傳書。
社后已未始雨酒邊書。元代。方回。 今年五月梅,晝夜雨不止。及茲七八月,一旱乃如此。古言了無驗,社公飲舊水。豈其世俗移,難復論常理。里門分內(nèi)竟,誰記戊與己。詰朝始霡霂,漸作霈然喜。破靴行荒園,沙泥濡足指。蕉扇戴頭歸,聲類釣蓬底。有田谷不登,無田吾何恥。荷鋤蒔蔬者,告謂土潤咫。芙蓉一二開,紅蓼亂紛委。木落樓閣出,風物甚清美。偶茲樽酒具,小醉亦可爾。土木愚頑姿,頹然隱吟幾。天地萬古悠,微躲一稊蟻。區(qū)區(qū)曷足云,后當知此士。
金陵八詠和湛宗伯 其四 雨花臺。明代。顧璘。 古臺開士說金經(jīng),傳道天花落紫冥。廣舌不來塵海變,春風唯見草青青。
摘星嶺。宋代。洪適。 披山鑿道何崄巇,上摘星漢摩虹霓。七襄終日往曾問,一握去天今可躋。叱馭已排蘿蔓去,下車不復煙云迷。舉頭此際長安遠,愿借六翮凌丹梯。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