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常山道,溪駃波沄沄。溯流睇崇岡,問是丞相墳。
舍舟步榛翳,隧道不復分。石麟已零落,宰樹何披紛。
其傍曾玄居,混跡隨耕耘。亦有顯仕者,遠去忘榆枌。
長吏類俗流,但識期會勤。葺治禁樵采,此事今無聞。
堂堂中興烈,忠正而德文。禍胎偃月奸,冤魄炎海氛。
凄涼槥車還,倉卒書疏焚。誰知尉職卑,乃能杜使君。
蒼天佑賢俊,微爾幾空群。興懷慨前事,空山黯愁云。
咸陽骨安在,唾罵奚足云。騎箕儼天上,千載彌清芬。
過常山趙忠簡公墓。元代。吳師道。 客行常山道,溪駃波沄沄。溯流睇崇岡,問是丞相墳。舍舟步榛翳,隧道不復分。石麟已零落,宰樹何披紛。其傍曾玄居,混跡隨耕耘。亦有顯仕者,遠去忘榆枌。長吏類俗流,但識期會勤。葺治禁樵采,此事今無聞。堂堂中興烈,忠正而德文。禍胎偃月奸,冤魄炎海氛。凄涼槥車還,倉卒書疏焚。誰知尉職卑,乃能杜使君。蒼天佑賢俊,微爾幾空群。興懷慨前事,空山黯愁云。咸陽骨安在,唾罵奚足云。騎箕儼天上,千載彌清芬。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吳師道。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宋代。趙蕃。 寂寞吾知貴,紛華世所榮。常評敗素紫,孰愈濁纓清。爵祿心無食,山林志有盟。幽居自空谷,哲婦乃傾城。
江上四哀詩 其四 葉山人元階。清代。姚燮。 葉君乎仲蘭,果以憂郁死。平生千載期,一朝成逝水。自與弱冠交,百間不踰始。直恐寢食離,若將性命委。每約潛深山,十年讀經史。動因多事故,飄泊異行軌。邇聞君病劇,吾已客千里。誰知慰問書,竟作墓前誄。意外得兇訃,有淚不能弭。黯絕一寸心,若墮九淵底。慘爾兄弟殂,煢煢各無子。大祧懸千鈞,危哉一發恃。可憐伯道賢,遽等若敖鬼。身后馀遺文,茫茫付誰氏?遙知湖上樓,敗葉飄故紙。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幾。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爾。豈我葉仲蘭,竟以憂郁死。
焚香掃徑迓高軒,又喜沖寒蒞小園。社稿欲刊商再正,文徵待梓儗重論。
舊交寥落風云冷,今雨聯翩笑語溫。堪羨瑤齋多韻事,十年醉墨展秋痕。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眾覽二十首 其十三 章先生松盦。清代。祝廷華。 焚香掃徑迓高軒,又喜沖寒蒞小園。社稿欲刊商再正,文徵待梓儗重論。舊交寥落風云冷,今雨聯翩笑語溫。堪羨瑤齋多韻事,十年醉墨展秋痕。
悼玉溪。宋代。張九成。 長年聞老病,終日擁柴門。冷落田文飯,凄涼北海樽。功名看似夢,術業付諸孫。慷慨臨終語,精誠徹九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