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別一紀馀,故跡隨流波。哀端在腸臆,慘若嬰沉痾。
昨夢臨我前,儼服冠峨峨。手持一卷書,授我仍長哦。
覺來驚且悲,庭樹酸風多。悻恍送歸魂,冉冉荒山阿。
永懷鐘愛心,生死耿不磨。保躬蹈前訓,沒世期無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平生素無淚,此夕如傾河!
夢先大父有感。元代。吳師道。 死別一紀馀,故跡隨流波。哀端在腸臆,慘若嬰沉痾。昨夢臨我前,儼服冠峨峨。手持一卷書,授我仍長哦。覺來驚且悲,庭樹酸風多。悻恍送歸魂,冉冉荒山阿。永懷鐘愛心,生死耿不磨。保躬蹈前訓,沒世期無他。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平生素無淚,此夕如傾河!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吳師道。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念奴嬌?巴山坐雨,久不得舍弟書。近現代。陳匪石。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里鄉愁如織。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籬落一樹荊花,移栽何地,荏苒春消息。萬里麻鞋三尺劍,吟望低垂頭白。峽束灘危,城欹樓迥,霧滿江南北。哀猿斷續,為余啼破空寂。
渡江。宋代。孔武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志士豈懷居,征夫樂行役。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重九再謁靖節祠。清代。王家樞。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后,籬菊何存感慨中。從古只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斗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擬古 其十二。明代。鄺露。 長城萬馀里,宮闕入浮云。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涂,無為豢犧牲。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宋代。陸游。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我老正須閑處著,白云一半肯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