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羹采藜藿,鼎食厭粱肉。
士欲齊得霄,胸次要涵蓄。
我晚頗聞道,寧有慧無福。
外物皆浮云,此道等珠玉。
閱事如閱棋,已過安用覆。
回光照諸妄,稍稍淡無欲。
與君共玄談,一笑時捧腹。
更以詩留貧,此語頗驚俗。
細看苜蓿盤,豈減檳榔斛。
見金不見人,渠輩非吾族。
君獨臭味同,吾固知之熟。
平生求益友,今日并墻屋。
不肯兄事錢,寧以君呼竹。
力學追古人,經史費抄讀。
我方病少瘳,擁衲膚有粟。
百念漸灰冷,有牛不須牧。
君如汗血駒,墮地必馳逐。
甘為走踆踆,恥作雌粥粥。
有玉未嘗獻,豈憂終刖足。
用前韻答黃一翁二首。宋代。王炎。 豆羹采藜藿,鼎食厭粱肉。士欲齊得霄,胸次要涵蓄。我晚頗聞道,寧有慧無福。外物皆浮云,此道等珠玉。閱事如閱棋,已過安用覆。回光照諸妄,稍稍淡無欲。與君共玄談,一笑時捧腹。更以詩留貧,此語頗驚俗。細看苜蓿盤,豈減檳榔斛。見金不見人,渠輩非吾族。君獨臭味同,吾固知之熟。平生求益友,今日并墻屋。不肯兄事錢,寧以君呼竹。力學追古人,經史費抄讀。我方病少瘳,擁衲膚有粟。百念漸灰冷,有牛不須牧。君如汗血駒,墮地必馳逐。甘為走踆踆,恥作雌粥粥。有玉未嘗獻,豈憂終刖足。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浣溪沙。近現代。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送文潛歸因成一絕奉寄。宋代。呂本中。 水天空闊片帆開,野岸蕭條送騎回。重到張公泊船處,小亭春在鎖青苔。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送馬善徵致仕還吳。明代。鄭岳。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三月二十五日過上洋十六保徐居士柯莊二首 其一。元代。成廷圭。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