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靨宜春面,碧云■、好風透亂。近闌干、素影承紈扇。
猶記得月中見。小語風情溫軟,玉枕涼、輕分一半。
問絳河淺,怎禁得鵲橋斷。
鳳來朝 和周美成。清代。李雯。 秀靨宜春面,碧云■、好風透亂。近闌干、素影承紈扇。猶記得月中見。小語風情溫軟,玉枕涼、輕分一半。問絳河淺,怎禁得鵲橋斷。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禎十五年舉人。與陳子龍等有“云間六子”之稱。入清,被薦任內閣中書舍人。多爾袞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筆。不久,憂傷而死。有《蓼齋集》。 ...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禎十五年舉人。與陳子龍等有“云間六子”之稱。入清,被薦任內閣中書舍人。多爾袞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筆。不久,憂傷而死。有《蓼齋集》。
頌古十首。宋代。釋行鞏。 領得溈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元來樹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載燒。
謁仇山村墓迢和張仲舉詩韻。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題鄭侍御藍田別業。唐代。張喬。 秋山清若水,吟客靜于僧。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云霞朝入鏡,猿鳥夜窺燈。許作前峰侶,終來寄上層。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贈周仲鳴進士四首 其四。明代。林光。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