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決鉅野溢,此時吾山平。百川會兩澤,千里圍孤城。
桑野就蕪漫,石橋尚崢嶸。往往有白鶴,飛來群悲鳴。
我欲覽風土,因之省民耕。誰能同我樂,誰肯從我行。
楚人哀江南,倚沼而畦瀛。臨高誦斯語,正復傷人情。
當筑十丈臺,偶浯為之名。上可容宴豆,下堪列旆旌。
棹歌出中流,簫鼓會前楹。浮云來東山,落日隱北溟。
此樂或難忘,請公為我評。
欲于舊州石橋作偶浯臺以備游覽先為五言。宋代。劉敞。 河決鉅野溢,此時吾山平。百川會兩澤,千里圍孤城。桑野就蕪漫,石橋尚崢嶸。往往有白鶴,飛來群悲鳴。我欲覽風土,因之省民耕。誰能同我樂,誰肯從我行。楚人哀江南,倚沼而畦瀛。臨高誦斯語,正復傷人情。當筑十丈臺,偶浯為之名。上可容宴豆,下堪列旆旌。棹歌出中流,簫鼓會前楹。浮云來東山,落日隱北溟。此樂或難忘,請公為我評。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歷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
劉敞。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歷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度山椒。??柏搰餁w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丙辰北來詩第三章 其二。近現代。朱青長。 戲挽鴻濛訪赤松,瑤池車駕幾人從。迷途具茨悲前馬,沸鼎殘羹欲豢龍。貝闕漸深云叆叇,天衣璀璨玉丁東。塵堆已隔方壺遠,怕問蓬山第二峰。
送家鞏寧。清代。陳恭尹。 家世儒官獨典軍,紫髯三十坐高軒。戰旗指處無堅壘,仕路從來有孟門。劍長澀苔收殺氣,馬驕沙草散蹄痕。舊時贈客金錢盡,更向誰人受此恩。
六絕句呈趙帥兼簡鄭機宜。宋代。陳造。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頌古十首。宋代。釋普巖。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更深欹枕夢何處,兩峰清霜曉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