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緊皺,仙方可救,劉伶對面親傳授。滿懷憂,一時愁,錦封未拆香先透,物換不如人世有。朝,也媚酒;昏,也媚酒。
山坡羊·愁眉緊皺。元代。陳草庵。 愁眉緊皺,仙方可救,劉伶對面親傳授。滿懷憂,一時愁,錦封未拆香先透,物換不如人世有。朝,也媚酒;昏,也媚酒。
如果生活使你愁眉不展,那么有個解救的方子特別靈驗,那可是劉伶面對面留下的親傳??v然是滿胸的憂結,或者是一時的愁煩,只要你捧起酒壇,還未把封口拆開,那股醉香就已先沁人心田。一切外物都在不斷地消亡改變,還有什么比得上手中實實在在持有的杯盞?所以我朝也貪杯,晚也飲酒,整日愿在醉鄉(xiāng)中沉酣。
劉伶: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平生好酒放達,曾作《酒德頌》。又常攜一壺酒,讓人帶著鍤(鐵鍬)跟隨,聲稱:“死便埋我?!?/p>
錦封:用綢子做成的酒甕封口。
物換:事物亡佚變換。世有:元人方言,已有。
參考資料:
1、尚儒編注.元曲三百首: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03:第45頁
對付愁眉緊皺而有解救的仙方,這種說法本身就頗奇穎,吸引著讀者去看看究竟是什么靈丹妙藥??勺髡呷圆恢苯诱f出,繼續(xù)用了一個別致的說法:“劉伶對向親傳授。”劉伶是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同今人“對向”,更不可能“親傳授”,但讀者從這位嗜酒如命、借醉抗世的古人身上,已經(jīng)猜到了同他發(fā)生關系的“仙方”會是怎么一回事。有了讀者注意力的投入,以下四句一氣直下地宣傳,以及結尾“朝,也媚酒;昏,也媚酒”的自白,就容易收到認同的效果?!熬颇芡鼞n”,“一醉解千愁”之類的說教畢竟過于跡近老生常談,元人有了散曲的逞才機會,是很講究向“妙語連珠”的目標靠攏的。
“世有”即“既有”,《西廂記》中“世有、便休、罷手”,就是明確告訴老夫人鶯鶯與張生已經(jīng)有了那種關系。在該曲中,“人世有”者,酒也,意謂既然已經(jīng)有酒在握,就不必再去管什么物換星移。這個句子內部,意象間跳躍性頗大,曲中句與句間也有這樣的感覺,例如從“滿懷憂,一時愁”,一下子跳到“錦封未拆香先透”,利用開壇酒香的魅力來顯示憂愁的置諸腦后,真有天馬脫羈之勢。然而唯因這種大開大合,才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意緒難平。結尾是又一次跳躍,但從作品的邏輯來看,“朝也媚酒,昏也媚酒”,其潛臺詞自然是“朝也眉皺,昏也懷憂”,故不得不借助“仙方”了。
陳草庵(1245——約1330),名英,字彥卿,號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中丞等職?,F(xiàn)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鐘嗣成《錄鬼簿》稱其“陳草庵中丞”,名列前輩名公之中。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以為陳草庵名英,曾任宣撫,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門巋繼考其人,名英,字彥卿,號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張養(yǎng)浩《云莊類稿》卷九《析津陳氏先塋墓碑銘》引陳英自述,敘其家世及任職歷程甚詳(見《元曲百家縱論》第七三頁),可備一說。其存曲多憤世嫉俗之作。 ...
陳草庵。 陳草庵(1245——約1330),名英,字彥卿,號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中丞等職?,F(xiàn)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鐘嗣成《錄鬼簿》稱其“陳草庵中丞”,名列前輩名公之中。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以為陳草庵名英,曾任宣撫,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門巋繼考其人,名英,字彥卿,號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張養(yǎng)浩《云莊類稿》卷九《析津陳氏先塋墓碑銘》引陳英自述,敘其家世及任職歷程甚詳(見《元曲百家縱論》第七三頁),可備一說。其存曲多憤世嫉俗之作。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南北朝。謝朓。 二別阻漢坻。雙崤望河澳。茲嶺復巑岏。分區(qū)奠淮服。東限瑯琊。西距孟諸陸。阡眠起雜樹。檀欒蔭修竹。日隱澗疑空。云聚岫如復。出沒眺樓雉。遠近送春目。戎州昔亂華。素景淪伊谷。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長蛇固能翦。奔鯨自此曝。道峻芳塵流。業(yè)遙年運倐。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浩蕩別親知。連翩戒征軸。再遠館娃宮。兩去河陽谷。風煙四時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場庶能筑。
盆池。宋代。陸游。 雨送疏疏響,風吹細細紋。猶稀綠萍點,已映小魚群。傍有一拳石,又生膚寸云。我來閑照影,一笑整綸巾。
山居遣興。。易蘩。 囂境何如靜境棲,長吟人坐小窗西。地偏時有閒車馬,客至猶能具黍雞。四面松疏蟾送影,半溝水淺燕銜泥。誰知領取幽居趣,合計詩壇細品題。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唐代。王建。 五女誓終養(yǎng),貞孝內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行成聞四方,征詔環(huán)珮隨。同時入皇宮,聯(lián)影步玉墀。鄉(xiāng)中尚其風,重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將此為女師。
八寶妝。清代。姚燮。 桃葉無家,楊花同命,一十六春如夢。漢碧紗欞煙蘚滿,抹上秋痕無縫。當年橫燭倚簫,咽露凄聲,能教抱柳纖蟬恐。不信弱蘭風悴,韶華虛哄。須為儷燕逑鶯,鬧紅劫苦,玉天行復驂鳳?;谌缭S、窄衫小鬢,竟遲誤、珍珠恩寵。漫魂望、家山一慟。斷蕪千里斜陽送。嘆阿母將歸,誰攜麥飯清明壟。
諸生魯國受經(jīng)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
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yè)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
賀王郎季輔新補博士弟子。明代。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jīng)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yè)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