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柳枝。
酒一杯,柳枝;淚雙垂,柳枝;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柳枝。
柳枝·江南岸。宋代。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柳枝。酒一杯,柳枝;淚雙垂,柳枝;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柳枝。
江南江北兩岸,楊柳青青一片。人們在此折柳送別,難舍難分。
我舉杯為你送行,傷心的眼淚爬滿雙頰。我擔心你到長安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柳枝:為詞中反復出現的伴唱聲。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違:不順心。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別詞,寫一個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時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所以柳枝與離別總是聯系在一起,甚至代表離別。這首詞中的柳枝,就是代表離別的,同時又是作為和聲加入詞中的。和聲字可以沒有意義,只起和聲作用;也可以有意義。這首詞中的“柳枝”是聲義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別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邊多楊柳,所以楊柳又與送別的地方景色有密切關系。女子在送別時見到江邊楊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離愁別恨。前兩句是女子在說:我來到江南岸邊送你啊,我們要分別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們要離別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斷鴛鴦,南北分飛。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銀河。女子內心感到十分痛苦,轉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無休無止,什么時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詩人王士禎有兩句詩寫出了同樣的心情:“灞橋兩岸千條柳,送盡東西渡水人。”(《灞橋寄內》)。雖有東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別心情則是一致的。上片歇拍,這女子干脆直抒胸臆:“恨分離!”恨盡管恨,分離還是要分離。女子的感情逐漸趨向高潮。
下片寫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別。留是留不住了。“悲歡離合一杯酒”。女子難過地對丈夫說:“請您喝下這懷酒吧,我們要分離了。我眼淚雙垂,難分難舍。”這位女子的感情發展,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臨別時說幾句吉利話,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與愿違。這似乎不合情理,其實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運亨通,那還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團聚,親親熱熱過日子,她寧愿丈夫到京百事無成,失意而歸。當功名富貴與愛情發生矛盾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她是多么地珍惜愛情,輕視富貴,表現了她真純高潔的可貴品質。與蘇秦的妻子大不一樣。在王昌齡的《閨怨》詩中早曾寫過:“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位閨中少婦是重愛情而輕封侯的。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有一首詩:“一枝花對足風流,何事人間萬戶侯?生把黃金買離別,是儂薄幸是儂愁。”(《寄聰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寫得深刻而又細致。
這首詞中“柳枝”重復出現六次,這一方面是作為和聲,適應音樂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著離別,六次出現,猶如重章疊句,一唱三嘆,回環往復,起到了深化離別之情的作用,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強化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東臺雜詩 其二。清代。蔣春霖。 海近秋先至,城空客少過。滄桑新涕淚,云物小槃阿。樂土聊高枕,王師未止戈。雞聲催攬鏡,雙鬢已微皤。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夜宿劉將軍園亭 其二。清代。申涵昐。 仗劍從戎去,堂留綠野虛。園丁晨掃徑,奴子夜烹魚。灞上誰開壘,西湖正跨驢。清時無戰伐,衛霍有閑居。
鎮淮樓下旌旗,晶明輝映云山閣。宸旒倚重,折沖千里,無逾秋壑。緩帶輕裘,綸巾羽扇,從容籌略。使氈裘膽破,丁寧邊吏,無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橋風月,稱斷樓、卷盡簾箔。紱麟華旦,飽吟玉蕊,款簪金藥。驛騎朝馳,寶鞍賣賜,御筵宣押。更賜環促如,中書入令,作汾陽郭。
水龍吟·鎮淮樓下旌旗。宋代。翁溪園。 鎮淮樓下旌旗,晶明輝映云山閣。宸旒倚重,折沖千里,無逾秋壑。緩帶輕裘,綸巾羽扇,從容籌略。使氈裘膽破,丁寧邊吏,無生事,空沙漠。二十四橋風月,稱斷樓、卷盡簾箔。紱麟華旦,飽吟玉蕊,款簪金藥。驛騎朝馳,寶鞍賣賜,御筵宣押。更賜環促如,中書入令,作汾陽郭。
元旦戲筆。。李堅(貞夫)。 老子新年喜氣沖,謾招毫管試春風。此生歲月還多在,酒圣詩豪未便窮。
祭酒謝芳石先生祖母獲旌門喜 其五。明代。林光。 誰道君門萬里遙,君恩寸尺也難消。非緣截發天無二,安得旌門詔有條。節義昭彰孫子職,綱常扶植圣明朝。貞嫠自古皆無為,九死何心向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