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唱陽關,風流公子方終宴。秦山禹甸。縹緲真奇觀。
北望平原,落日山銜半。孤帆遠。我歌君亂。一送西飛雁。
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宋代。蘇軾。 莫唱陽關,風流公子方終宴。秦山禹甸。縹緲真奇觀。北望平原,落日山銜半。孤帆遠。我歌君亂。一送西飛雁。
用不到去歌唱離情別緒的《陽關曲》,錢公永英俊杰出,宴會就要結束了。會稽郡會稽山郊外的地方,隱隱約約間真是秀麗的奇觀啊。
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陽要落山了,但還遲遲不下,好像被遠山銜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遼闊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單單地駛向遠方。我默默唱著《陽關三疊》曲,君合著末章樂曲,一句話也沒有,只有共同目送著天際的西飛之雁。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錢公永:生平不詳。孔凡禮《蘇軾年譜》卷二十九: “云‘風流公子’,公永或為(錢)勰子。”
陽關:即琴曲《陽關曲》。又名《陽關三疊》。各派琴譜均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為主要歌詞,或引申詩意,增換詞句,抒發離情別緒。后人因謂之《陽關曲》,或《渭城曲》。又,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
風流公子:指錢公永。謂其英俊杰出,富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秦山禹甸(diàn):秦山,指今浙江紹興境內的會稽山,因秦始皇曾登臨,故稱。禹甸:杭州為古代會稽郡,相傳夏禹死于此處,故稱。甸:郊外地方。前者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后者見《史記》卷二《夏本紀》。
縹緲:隱隱約約似有似無貌。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046-1048頁
此詞一首送別詞,是詞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餞別友人錢公永在杭州而作。
參考資料:
1、譚新紅,蕭興國,王林森編著,蘇軾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1.12,第260頁
上片“莫唱陽關,風流公子方終宴”,先點出了餞別的題旨。而“莫唱陽關”,以“莫唱”詞語渲染出與友人分手時的眷眷難舍,顯出二人情誼之深厚;詞人歌唱著離情別緒的《陽關曲》,更增濃了膠著難分的心緒。接著,“風流公子”是昵稱,表明二人的親密無間,更表現出東坡對友人錢公永的了解和贊美。“風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動,是說錢公永才學超眾,英俊杰出,倜儻不羈而不拘禮法,正與自己的個性意趣相投合。下文“秦山禹甸,縹緲真奇觀。”用筆愈加奇巧,這兩句詞顯然是意外所見,可能是詞人在送友的“終宴”之際,由于分別在即,眼睛已經為之潮潤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視線轉向了窗外;煞時間,卻又在隱隱約約間睹見了杭州會稽山名山大川的秀麗奇觀,竟是情寓景中,透露出留友莫去的意愿,可謂意在言外。
下片集中描寫景物,在景中深入刻畫依依難舍的離別愁緒:“北望平原,落日山銜半,孤帆遠。”北面的大平原,也許正是友人離去將要行至的地方。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陽要落山了,但還遲遲不下,好象被遠山銜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遼闊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單單地駛向遠方。一個“遠”字,預示出友人啟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獨遠去,更加令人難分難舍。“我歌君亂,一送西飛雁。”我默默唱著《陽關三疊》曲,君合著末章樂曲,一句話也沒有,只有共同目送著天際的西飛之雁。“君亂”的“亂”宇,原指歌曲之末章,在這里卻成了雙關語:一是說友人高唱著《陽關曲》的末章,因為宴席已終,人將去;二是說詞人唱著《陽關三疊》,已把友人的心緒唱亂了。二人難以道出內心的苦澀,只是凝神地眼望著空中西飛大雁緩緩地消逝在茫茫天際之中。“一送”二字,強調出二人的親密無間和知己與共,終將難舍難分的送友之情和盤托出。
全詞將離情別意賦于自然景物之中,巧妙自然,不著痕跡,又感人至深,耐人尋味。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向陽看未足。更露立闌干,日高人獨。江空佩鳴玉。問煙鬟霞臉,為誰膏沐。情間景淑。嫁東風、無媒自卜。鳳臺高,貪伴吹笙,驚下九天霜鵠。紅蹙。花開不到,杜老溪壯,已公茅屋。山城水國。歡易斷,夢難續。記年時馬上,人酣花醉,樂奏開元舊曲。夜歸來,駕錦漫天,絳紗萬燭。
瑞鶴仙·向陽看未足。宋代。劉瀾。 向陽看未足。更露立闌干,日高人獨。江空佩鳴玉。問煙鬟霞臉,為誰膏沐。情間景淑。嫁東風、無媒自卜。鳳臺高,貪伴吹笙,驚下九天霜鵠。紅蹙。花開不到,杜老溪壯,已公茅屋。山城水國。歡易斷,夢難續。記年時馬上,人酣花醉,樂奏開元舊曲。夜歸來,駕錦漫天,絳紗萬燭。
題峻極下院列岫亭詩。宋代。李廌。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徘徊。山應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
冬夜檢書得舊詩稿選錄之。。劉因之。 清夜人無寐,寒檐月漸西。凍凝鐙焰小,冷壓柝聲低。撰栗煨余火,翻書檢舊題。數篇鈔未了,鄰舍已雞啼。
讀郭有道傳。南北朝。鄒浩。 隱不違親與俗通,危言覈論絕胸中。紛紛禁錮知名者,何事全無有道風。
楊柳莊上曉起 其一。明代。區益。 早旭照寒塘,晨風灑薜裳。巖林喧鳥雀,村巷出牛羊。櫛發悲明鏡,翻經閱古方。菊花采已盡,何物繼糇糧。
留別鄧升仲三首 其三。明代。黎邦琛。 與子周旋久,幽棲借一枝。才名人共妒,貧賤爾偏知。雞黍終言晤,鶯花自歲時。誰憐風月夜,相憶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