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記得當年惆悵事,正風雨,下南樓。
斷夢幾能留,香魂一哭休。怪涼蟾、空滿衾禂。霜落鳥啼渾不睡,偏想出,舊風流。
南樓令·古木向人秋。清代。納蘭性德。 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記得當年惆悵事,正風雨,下南樓。斷夢幾能留,香魂一哭休。怪涼蟾、空滿衾禂。霜落鳥啼渾不睡,偏想出,舊風流。
多年的古樹向人展示秋色,蓬亂的頭發掠過濃密的鬢角。重陽佳節,無處忍受憂愁。記得當年惆悵的往事,風雨交加之時,正下南樓。
好夢易斷,尚有多少殘留?亡魂一哭,萬事皆休。都怪月光空照在當年的床被上,滿床涼意。一地落霜,烏鴉啼鳴,全無睡意,卻又偏偏想到當年的風流韻事。
南樓令:又名《唐多令》。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
重九:指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驚蓬:雜亂的蓬草,這里指頭發蓬亂。
“香魂”句:唐溫庭筠《過華清官二十二韻》詩: “艷笑雙飛斷,香魂一哭休。”
涼蟾:指月光。衾(qīn)稠:床帳被褥。
“霜落”句: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注:岳麓書社,2005.1:第170頁
2、納蘭性德,徐燕婷,朱惠國著.《納蘭詞評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01:第264頁
此篇寫在塞上又逢重九的傷感。作于何年亦未詳,張草紉《納蘭詞箋注》將此篇系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即其妻盧氏病歿后。此可備一說。
參考資料:
1、張秉戌編著.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302頁
上片寫塞外重陽日之景,蓬草聯飛,蕭瑟荒涼。而此景又不禁觸動了離愁與相思,遂追憶當年重陽的往事,惆悵的情懷就更加濃重了。
下片寫此時相思之情況。先是寫夢斷憶夢,夢中的妻子音容宛然,但“一笑”而別,好夢卻難留。然后以“涼蟬”、“霜落烏啼”等情景再加渲染烘托,其愁懷難遣,孤寂無助,更為深切動人。
詩人的愁懷難耐、孤寂無聊,在詞中場景里,顯得更為深切動人。全詞語句清麗,用典恰到好處,可謂妙筆之作。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次湯士美送蔡季任韻寄士美二首 其一。宋代。周孚。 君才元落落,吾語只平平。意廣真堪笑,情親卻自驚。瘦筇殊未到,短笛為誰橫。肺病雖羸甚,猶能倒屣迎。
南岳道中二首。宋代。汪元量。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江云起處蒙蒙濕,山雨來時陣陣涼。欹枕不禁肝肺熱,汪然流涕惜興亡。
謝烏鵲。宋代。劉宰。 朝來不成寐,啼鳥繞西東。似欲砭我愚,無虞終有兇。挽衣行太息,飛鳴鵲當空。似欲慰我心,正直神所容。舉手謝鳥鵲,尤喜當何從。吉兇兩不到,我在阿堵中。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元代。柳貫。 小谷疏林受數家,年芳猶有刺桐花。白云不為青山地,截斷前峰兩髻丫。
飲馬長城窟。。鄭起。 飲馬長城窟,下見征人骨。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誰知征人心,怨殺秦至今。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古來無井飲,赍帶糧盡乾。自從征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里誰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