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唐代。杜牧。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建安七子論作詩哪個比得此公?曹植劉楨也應當在您指揮之中。
雖知當日推薦禰衡有個孔文舉,可嘆沒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朝廷的樓臺常常牽動您的魂夢,像那西江波濤遠遠遮蔽天空。
可惜您“故國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傳唱在皇帝的后宮。
長句:指七言詩。
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曹劉:曹植、劉楨,二人是當時著名的詩人。
薦:舉薦。衡:禰衡。文舉:孔融字文舉。禰衡是漢末辭賦家,性格剛強。孔融愛其才,上書推薦他。句后原注:“令狐相公曹表薦處士。”令狐相公即令狐楚。
“乞火”句:乞火:用漢代蒯通典故,詳見《漢書·蒯通傳》。蒯通當時任曹參門客,曾為兩位隱士說好話,使曹參重用他們。令狐楚表薦張祜,穆宗問元稹,元稹貶低張祜,穆宗終不用張祜。
北極:指北極星,此處喻朝廷。掛夢:夢中思念。
西江:從西面來的大江,即長江。張祜居地丹陽(今江蘇丹陽)近長江。
可憐:可惜。故國三千里: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六宮:皇帝的后宮。
參考資料:
1、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杜牧詩文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98頁
2、任文京.杜牧詩歌精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01:第92頁
該詩作于會昌五年(845),杜牧時任池州刺史。張祜,見《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注。張祜有《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員外》,此即唱和之作。
參考資料:
1、羅時進.杜牧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36頁
此詩從題材上來說屬于應酬之作,但是由于詩人與張祜同是懷才不遇,深有感觸而發,故而這首和詩寫得很有真情與深度。
首聯盛贊張祜詩才高絕:他的才華高過建安七子,連曹植與劉楨都不在話下。這顯然是杜牧對張祜的過譽之詞,但由于是古人贈答詩中常見的客套話,也就無足深怪。
頷聯敘述張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薦舉,就像當日孔融推薦禰衡一樣;但是他卻沒有遇著蒯通那樣的人為之旁敲側擊說好話,卻碰到了說壞話的元稹,以至于終身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此處詩人使用正反兩個典故,十分含蓄而得當。
頸聯表現張祜對朝廷不改其忠貞,隱居鄉野之間也不放棄自己的志向:他在夢中還一直牽掛朝廷,他的胸懷就像流經住處的長江一樣浩大,有并吞萬里長空之勢。以“北極”比喻朝廷是詩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與上句的“北極”構成對仗,是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也是張祜胸懷抱負的曲喻,在修辭上十分巧妙。
尾聯歸結到張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宮詞》,在皇帝的后宮中被宮女們廣泛傳唱著,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這并不能對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變,所以說是“虛唱”;而“故國三千里”,一方面是張祜《官詞》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張祜隱居鄉野之間,距離朝廷十分遙遠。全詩就在這深沉的慨嘆之中戛然終止,給人留下無窮感嘆。
此詩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摯深沉,寫得有氣勢,表現了杜牧對張祜的贊賞。當時的詩人鄭谷,故稱有詩吟詠此事:“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惟應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夏日即事。宋代。陳良貴。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墻。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梅梢細聽瀟瀟雨,草色行吟淺淺塘。盡有蓬門堪問字,更無勝地可尋芳。詩從得句吟偏苦,鬢到中年覺漸蒼。贏得蕓編頻課子,官貧方免此身忙。
次韻晚入五華寺。明代。胡粹中。 向晚尋幽寺,明霞飛遠林。四山新雨歇,一徑綠苔深。松老齊僧臘,泉鳴和梵音。階前兩馴鹿,去住識禪心。
過南墅懷寒巖二首。宋代。釋善珍。 草沒亭臺不見蹤,故交掩淚立寒風。食魚客去余空館。放鶴童歸棄舊籠。病悟前書藏夏口,死留好句在江東。徐陵元是麒麟種,天上應須見寶公。
贈萬生。清代。屈大均。 寡婦得丹穴,禮抗萬乘君。百尺懷清臺,煌煌巴水濱。丈夫無貨財,為德將何因。觀時得權變,白圭誠智人。東南市玉帛,西北貿馬牛。為君富敵國,五行運其籌。握土成黃金,丹訣藏浮丘。關中日轉餉,地利如川流。功名何赫赫,誰知文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