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獨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
滿江紅·小住京華。清代。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獨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里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滿江紅:詞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華:到京不久。小住,暫時居住。京華,京城的美稱,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
四面歌殘終破楚:列強逼近,中國前途危殆。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故事。
八年風味徒思浙:八年來空想著故鄉浙江的風味。八年,作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結婚,到作詞時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苦將儂:苦苦地讓我。
蛾眉:美女的代稱,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還,仍然。未,不。屑,顧惜,介意。
烈:剛正,不輕易屈服。
因人常熱:為別人而屢屢激動。熱,激動。
末路:路途的終點,比喻失意潦倒或沒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廣大。
青衫濕:失意傷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義。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為官職最低的服色。
參考資料:
1、秋瑾.秋瑾集.上海古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丈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雖由吳芝瑛出面調解,但秋瑾下決心投身革命。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
詞的上片寫與王子芳結婚八年,表面上過著富貴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與其決裂,突破家庭束縛,實現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將儂,強派作蛾眉”進一步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仆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并不留戀,相反加以蔑視。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詞的下片寫詞人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作者雖是女子,但卻有一顆男子之心,所以能沖破家庭牢籠。平日她雖以肝膽相照,真誠懇切,但不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離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處去尋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將會受折磨。想到這一點,作者不覺傷心落淚,也是很自然的。這種擔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革命者剛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狀況。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四句是深入淺出的鑒湖女俠的自我寫照,她運用“身與心、列與烈”兩句四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來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正是上接“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兩句進一步的思想發展。緊接著表明她是一個“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著這么一個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著男裝獨自去看了一次戲,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發出“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這樣的浩嘆。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次韻答靈隱禪師。明代。守仁。 沈沈蓮漏滴初乾,忽忽天涯歲又闌。貝葉讀殘香篆盡,梅花吹斷角聲寒。舊文每許閒人錄,新句寧容俗眼看。共喜太平林下客,暮年生計托蒲團。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將赴南都比歸不及見矣。宋代。蘇轍。 東道初來托故人,南樓頻上泗河漘。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寧當厭客貧。顧我及秋行不久,問君觸熱去何因。西歸涼冷霜風后,濁酒清詩誰與親。
燕堂詩。宋代。蔡茲。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一世簡編胎后葉,百年香火奉先心。詩緣好句須親錄,酒到濃時輒倩斟。於此更無關意事,時攜諸幼步花陰。
風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
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座中暫卸鞍韉靮。
癸巳九月朔日與貽柏漫堂暮闌薇室夜飲海陵分韻得覓。。秦鴻。 風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座中暫卸鞍韉靮。且談且笑數巉巖,一杯頓泯確與壢。眸炯炯兮心生文,人其車乎詩素簚。詩者人生自醞之,毋庸身外窮搜覓。為汪洋兮淼浩茫,為灘瀨兮涓且濗。豈慚河伯觀海若,吾之面目須自覿。中心磐石白宜堅,幽如深谷擯扃鼏。橐龠鼓蕩兮灶陘突,乃有其詩騰煙兮搶攘復趯趯。耽詩久已技例窮,繞頸累累如瘰疬。天賚迷盳莫可祈,仢約倏忽無從繴。卻看檐滴凹瓴甋,既愨勵兮靈乃吊。或如填膺冰炭日脅鬩,或如中夜戍烽陡鼓鼜。煢煢獨立兀滄溟,運命焉須巫與覡。詩因作質各繽紛,珊瑚玳瑁雜?鼊。吁嗟于時正囂囂,蔽空嗢噦惟螇蚸。其間
自題墨竹圖。。金鑒才。 淇園誰植露中枝,影落滄波有所思。江上綸竿高士釣,庭前竹馬小兒騎。到階暮色重重積,穿戶斜光寂寂移。莫道已臨天尺五,瀟湘風雨不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