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宋代。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青玉案:詞牌名,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錦樹:指被秋霜染紅的樹木。霽(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鳳樓:婦女的居處,這里代指家中的妻子。謾:徒然、空自。凝睇:凝視,注視。
征雁: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參考資料:
1、朱孝臧.宋詞三百首全解 全民閱讀提升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第228頁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 。王灼《碧雞漫志》稱曹組“每出長短句,膾炙人口。”他的詞學柳永,以抒寫旅愁鄉思、歌頌京都繁華為主題。這首《青玉案》就是寫他即景而生、不可按捺的旅愁和鄉思。
參考資料:
1、田寶琴.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 詞曲賦卷: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第288頁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秋山行旅,忽見臨水人家,不覺觸動鄉心。進而感嘆路遠人遙,空自凝望,最后以推想今宵旅宿的凄涼況味作結。寫來峰回路轉,曲折盡致。
“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后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于開頭彈出一串歡快的音符,遙映后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路轉陡,疑無地?!毙行兄H,山路轉陡,幾疑路窮。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于此。“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边@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它看似景語,卻包孕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多么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它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蠱惑,于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已從心底悄悄地萌發了。
“凄涼只恐鄉心起”,一語領起下片。“凄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心”不由己,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傍P樓遠、回頭謾凝睇?!边@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又有什么用!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并對“凄涼只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著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昂翁幗裣吗^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從揣想著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凄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其寫法頗類似于柳永《雨霖鈴》詞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但意脈并不相同,且境地更見凄清,情懷亦更覺悲苦。“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的夢后惆悵之情??傊毸薰吗^,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后有一種因果相生的關聯,卻又和諧地組成同一主題的變奏。
這首詞上片似乎純然寫景,而一一從行旅者眼中見出,便覺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伏下突變的契機。過片承轉十分自然,而神光一注到底;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一結盤空作勢,又復回盼前文,更覺精神飛動,情韻無盡。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
曹組。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蔣公祠 其二。清代。王兆升。 西來紫氣傍云明,夫人聲華信莫京。岡嶺已因名德峻,鄱湖更為使君清。歸鴻附驥登臨遠,蔦草緣松霄漢榮。每過舊游吟畫錦,幾回翹首不勝情。
仲夏過紅橋阻雨次日尋幽至暮 其二。清代。戴亨。 陰云留過客,攜雨到柴門。杯酒謀鄰叟,園蔬乞近村。深燈連曙柝,幽夢繞山樊。自古唯蕭索,方知重友倫。
荅寄延綏王中丞慎徵 其一。明代。王世貞。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 其五。宋代。王炎。 清風峽里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靜聽。秋桂秋蘭在深谷,更堪鼻觀挹幽馨。
總宜園。宋代。翁元龍。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唐代。杜甫。 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骨鯁絕代無。炯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寒露之玉壺。蔗漿歸廚金碗凍,洗滌煩熱足以寧君軀。政用疏通合典則,戚聯豪貴耽文儒。兵革未息人未蘇,天子亦念西南隅。吐蕃憑陵氣頗粗,竇氏檢察應時須。運糧繩橋壯士喜,斬木火井窮猿呼。八州刺史思一戰,三城守邊卻可圖。此行入奏計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成都。江花未落還成都,肯訪浣花老翁無。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