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唐代。溫庭筠。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鏡子,映照著夜空中的一輪秋月,月光皎潔如雪。正是采蓮的時節,那采蓮的少女,紅粉盛妝卻只能空對著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萬分惆悵。她人在采蓮,心中卻思量著遠方的情郎,愁思難解,黯然神傷。
鏡水:平靜明凈的水。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東官紗綾、官紙者,鏡水之故也。”
小娘:此指采蓮的少女。紅粉:女子化妝所用的胭脂和鉛粉,這里指妝扮得十分美麗的少女面龐。寒浪:寒涼的水波。
思惟:思量,思念。《漢書·張湯傳》:“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
參考資料:
1、高峰.《溫庭筠 韋莊集》:鳳凰出版社,2013年:第138頁
2、趙崇祚.花間集 插圖本: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53頁
清晨,采蓮時候,采蓮少女紅潤的粉面,影照在清冷明徹的鏡水之上,詞人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林兆祥.《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0頁
這首詞開頭“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描寫秋天夜色,皎潔明媚的月光,傾瀉在平靜如鏡的水面上,好像潔白的雪。點出時間是秋天的一個月色明媚的晚上——一個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種浪漫的氣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蓮時”,點出了人物活動的地點。這個活動地點是個很重要的背景。因為在南方采蓮季節常常包含著男女表達愛情的活動,是一個很浪漫的季節。只有交待出這一場所,才能更好的展開下文,也算是一種鋪墊。這樣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實,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紅粉對寒浪”,“小娘”是指采蓮女,詩中的女主人公。“紅粉”,是說采蓮女正值青春妙齡,打扮的十分美麗,楚楚動人。“紅粉”兩字用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了采蓮女的外貌特征也體現出一種淡雅麗飾的色彩美,女為悅己者容,采蓮女一出場就給人以不俗的感覺,清新淡雅。而“寒浪”則是對“紅粉”的襯托,以及對心境進一步的解說。“紅”在這還象征著青春、熱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對秋月的進一步解釋,孤寂,寒涼而內涵則是表示孤單和寂寞,以周圍的環境和氣氛,來揭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這鏡水如月之夜,浪漫季節,不僅心起漣漪故而“惆悵”,進而有所思。“正思惟”,則是這時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季節,花好月圓,情歌繚繞,四處回響;輕舟蕩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戀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蕩,思緒茫茫,無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傷感,正應了古語“剪不斷,理還亂”。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酷暑終轉陰涼喜而歌。。崔榮江。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違久瀺灂水,相逢只夢鄉。蒸床身烙餅,葦席洼盛湯。涼首欣髡發,清身欲褪裳。著紗猶覺厚,剪袖總嫌長。轉似鍋臺蟻,煎烤惹惶惶。念及田桑者,縱橫坼舊創。黍青乏浸潤,蔫卷頓成黃。夏殤青半畝,秋減百斤糧。使憶經荒歲,怛憂斷客腸,莫添餓殍骨,累累漫松岡。幸甚風聲起,密云蔭野荒,重帷堪蔽日,倏忽有旻涼。有待甘霖至,適情滋莽蒼。煬煬終得熄,天地秉如常。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春興 其一。。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天荒地老無人識,笑志歌懷亦自如。負米到家春未盡,鄉園行樂想潘輿。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