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
閑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郊園即事。唐代。王勃。 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閑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郊外院子里煙霧云霞蒸騰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賞到了。那青翠的松樹和竹子,已經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斷裂的山崖,好像有圖畫的屏風。懸崖上飛流直下的山泉,發出了彈琴一樣動聽的響聲。
南亭周圍的草都長滿了,由于花開葉茂,北院顯得更幽深了。
不問世事,閑居有很多樂趣,可以盡興飲酒賦詩。為了追求這種樂趣,我打算棄官歸隱。
郊園:城外的園林。即事,以目前事物為題材作詩。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
松竹:松與竹,喻堅貞的節操。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斷山:陡峭壁立的高山。畫障:有圖畫的屏風。
懸溜:山泉。瀉:從上而下流。鳴琴:琴聲,喻泉聲。
南亭:南邊亭子。
開:一作“濃”。北院:北面的庭院。
饒:多。酒賦:指喜好飲酒賦詩。
抽簪:謂棄官引退。古時作官的人,須束發整冠,用簪連冠于發,故稱引退為“抽簪”。簪,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
參考資料:
1、倪木興.初唐四杰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28-29頁
2、馬慶洲 李飛躍 郭金雪.初唐四杰:中華書局,2010年:37頁
這首詩當作于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時,大約為總章元年(668)前后。春日里,詩人外出游賞郊外的園林并創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楊曉彩 姜劍云.王勃集:三晉出版社,2008年:32-33頁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寫得清新自然、開合有度。全詩不僅僅局限于客觀地描寫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劉勰所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
首聯表明詩人的心跡,同時也為全詩奠定了基調——描寫春天,吟詠春天。頷聯描寫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畫障、鳴琴作比,用“疑”這個表示作者主觀感受的詞連接,說明兩者之間極為相似。雖然沒有直接描寫色彩、聲音的詞語,但處處充滿艷麗的顏色、動聽的音樂;雖然是側面描寫,但比正面描寫更能激發想象力,更加興趣盎然。頸聯轉入正面描寫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詞渲染春天無處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機盡現眼前。尾聯寫詩人游春后的感受,與首聯相照應,也抒發了詩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歸田園的心志。
整體來看,全詩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首尾呼應,前后勾連。與其他只作正面描寫的詩比起來,如唐代王涯的詩“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在綠波中”(《春游曲》),此詩更加含蓄新穎、耐人尋味。全詩通過描寫迷人的滿園春色,抒發了詩人想要棄官回歸山園的愿望。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浣溪沙。近現代。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乙巳歲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書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內成十詩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新作殊亭。宋代。薛季宣。 虎將夏中時,旋復怡亭址。茅茨覆采椽,樸拙亦可喜。建斗五移杓,殊亭更釋子。規摹雖少華,不陋復不侈。元碑碎俗令,遺集裒空紙。縱步此山椒,金聲猶屬耳。舊亭苦弗稱,新亭直殊美。書文兩奇絕,蹤跡存布指。古人久不見,今人尚殊此。能知古今意,元始本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