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朝中措·清明時節。宋代。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上片“清明時節”二句,描寫的清明時的雨,不是毛毛細雨,而成了嘩嘩大雨。恰在此時作者冒雨尋春,卻被大雨所困,見到江邊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二句,作者此時心口難言,無心看花,但作者卻使梨花有感,冷眼旁觀作者雨中的狼狽,責怪作者不思故土暖被,卻對他鄉山水花木如此病情苦戀。作者的此番“遭遇”有口難言,而其中源由,無限辛酸無限悲恨,盡在不言之中。
下片“燕簾鶯戶,云窗霧闊,酒醒啼鴉。”“燕簾鶯戶,云窗霧闊”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尋景不成,因而只能到鶯啼燕舞的珠簾玉戶消磨時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鄉雖好,難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見歸鴉啼鳴,人去樓空。
“折得一枝楊柳”二句,楊柳,古時清明節中家家戶戶門上插柳以祛邪。歸去的途中,作者也隨手折了一枝楊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羈駐之旅,哪會有自己的家門呢?作者不禁感嘆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一種天涯游子欲歸無處,欲住無家的悲哀,猛然襲向心頭。一枝無處可插的楊柳,滿腹悲怨溢于詞中,幽默中見無奈。詞人用筆舉重若輕,不見著力,是那么自然,用筆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絕。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
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次韻昌叔詠塵。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
賀新郎 中秋伏枕承蘧庵先生有月餅果物之惠病起賦謝。清代。陳維崧。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開籠看,神差王。紛然佳果還相貺。揩病眼、荔奴黃皺,哀梨碧漲。忽憶添丁千里外,阻隔丹崖綠嶂。恨此物、無緣分餉。若使姮娥知我意,也璇閨、掩卻垂綃帳。應為我,色惆悵。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宋代。楊萬里。 若道尋春被雨催,如何隨處兩三杯。晚晴曉雨如翻手,有底虧儂不好來。
送周公度下第。明代。邊貢。 征駕嚴曉裝,行行及春陽。離心曠幽邈,如彼江路長。江路長,云漠漠。東樓歡笑一回首,十載高情鎮如昨。先生負奇氣,胸次何磊落。平生自許梁棟材,國門未筑黃金臺。敝裘長劍慘無色,可憐五上空歸來。空歸來,勿凄楚。君不見齊無鹽,今日椒房貴,昨日采桑女。又不見,商傅說,朝辭版筑暮霖雨。人生窮達會有時,世間俗子安得知。
苦雨再柬羽甫兄并書所感。明代。李之世。 雨歇還復注,園廬恒暝陰。空階行藥遍,芳草閉門深。計口權留鶴,算囊欲賣琴。生涯隨分過,不羨披裘金。
與員外黃觀瀾李彥章試士西掖。明代。陶安。 王業興家國,人才薦廟堂。風簾留晷刻,冰鑒照毫芒。列坐清儀肅,終篇耿論昌。愿言登用者,一一是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