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
唯余故樓月,遠近必隨人。
入風先繞暈,排霧急移輪。
若教長似扇,堪拂艷歌塵。
舟中望月。南北朝。朱超。 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唯余故樓月,遠近必隨人。入風先繞暈,排霧急移輪。若教長似扇,堪拂艷歌塵。
大江遼闊,千里茫茫,只有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司州沒有伴。
只有以前在家中樓上看到的月亮,或遠或近總是伴隨著我。
起風前它四周先圍著一個彩環,散霧時它又像急速游動向前。
倘如它能永遠象一把園扇,可以拂去艷情場上的塵煙。
大江:指詩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無考證。
無四鄰:指周圍沒有其他船只。
唯余:只有。故樓:指家鄉之樓。月隨人行,故現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樓月”。
入風:遇風。暈:月四周有時有云氣圍繞如環叫做月暈。
排霧:沖開、排開云霧。輪:月輪。
似扇:古人詠扇的詩賦形容扇的圓常以月為比,詩中倒轉過來,以扇比月。
堪:能,可。拂:拂拭。艷歌塵:指唱艷歌的人身上的塵土。
參考資料:
1、褚斌杰主編.《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鑒賞(上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27頁
2、美文,逸才主編.《古詩源 白話樂府卷》:哈爾濱出版社,1995.11:第546-547頁
3、孫立權主編.《中學生常用古典詩詞讀本》: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07月第1版:第71頁
4、劉錟編寫.《情系明月:詠月古詩欣賞》: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3:第187頁
5、童笙選編.《古詩三百句》: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年05月第1版:第250-251頁
梁元帝蕭繹在位僅三年,國內的變亂和外來的禍患,使得國家沒有安寧的時候。朱超官至中書舍人,長期服侍元帝,也有愛國忠君之心。面對皇帝遇難,國家破滅,作為臣子卻只有報國救駕之心,而沒有報國救駕之力。懷著這樣沉重的心情,詩人于月夜泛舟“大江”之上,乃作此詩《舟中望月》。
參考資料:
1、陸堅主編.《千里共嬋娟 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82-183頁
“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開頭兩句交待了望月的時間、地點、環境。江,是橫闊千里、浩渺無際的大江;舟,是孤舟,無四鄰的孤舟。二者對比鮮明,表達了詩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無處訴說,只有遙寄明月了,為引出下文做了鋪墊。
“唯余故樓月,遠近必隨人”,承接上句。詩人展開奇思妙想:他不覺孤獨,認定此月正是老家樓上常見的那輪明月,原是“舊時相識”,因而不管自己去家遠或近,它始終不離不棄跟隨在身邊,更深層地表達出了思戀與孤獨之苦。詩人不再覺得孤寂,精神便不頹喪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聯對“故樓月”的描寫,仍用擬人的方法。
“入風先繞暈,排霧急移輪”,詩人一拋寫月常用手法,別出心裁,故作錯覺。月見風來襲,便讓暈來圍繞;見云霧來遮,便急忙調轉車輪駛走。忽明忽暗之間,也暗示詩人思緒的起伏不定:感激它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贊美它那艱難的經歷和勇于防范的精神,這種模棱的認識又延續下去。
“若教長似扇,堪拂艷歌塵”,此聯以扇擬月,抒發人生感慨,設想它若長圓不缺似團扇,就能用來為唱艷歌的拂塵了。這里月似團扇,歌者持此唱著艷歌,更是美女,詩人借喻遠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樓月”到“故樓人”,經過一些聯想的中介,懷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合情合理,耐人尋味。
朱超(生卒年不詳)仕梁為中書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詩十余首。 ...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詳)仕梁為中書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詩十余首。
山莊午節次韻酬雪湖二首 其二。明代。謝遷。 半掩衡門不系船,醒時歌詠醉時眠。逍遙笠屐湖邊路,蓊郁桑麻雨后天。嘉會有緣憑入社,素餐非分合歸田。古來莫逆真能幾,蚤晚相過一粲然。
初春遣興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終於惓惓許國之忠。宋代。陸游。 白發凄涼故史官,十年身不到長安。即今天末吊形影,何日上前傾肺肝。孤憤書成詞激烈,五噫歌罷意卒酸。此懷欲說無人共,安得相攜素所歡。
己亥雜詩 其四十六。清代。黃遵憲。 烏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恥帝秦。震地哭聲涂地血,大東扶起一紅輪。
賦得蕩子行未歸詩。南北朝。朱超。 坐樓愁出望,息意不思春。無奈園中柳,寒時已報人。捉梳羞理鬢,挑朱懶向唇。何當上路晚,風吹還騎塵。
夜坐示桑甥十韻。宋代。陸游。 好詩如靈丹,不雜膻葷腸;子誠欲得之,潔齋祓不祥。食飲屑白玉,沐浴春蘭芳。蛟龍起久蟄,鴻鵠參高翔。縱橫開武庫,浩蕩發太倉。大巧謝雕琢,至剛反摧藏。一技均道妙,佻心詎能當。結纓與易簀,至死猶自強。東山七月篇,萬古真文章。天下有精識,吾言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