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
細草偏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
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唐代。蘇颋。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細草偏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向東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愛,更何況又適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條像薄煙一樣在擺動。
自宮中向外望去,可盡覽終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墻巍峨,與高懸的北斗齊平。
柔細的小草恰逢御駕回轉處,吐露著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輕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觴稱壽。
君王出游之時,面對此情此景,心境無比歡愉,鳥鳴婉轉,與管弦樂音的節拍相和。
幸:皇帝駕臨其處叫作“幸”。望春宮:唐代京城長安郊外的行宮,分南、北兩處,此指南望春宮,在東郊萬年縣(今陜西西安東),南對終南山。
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蓱z:可愛。
南山:終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壽”意,表示祝賀。
北斗:星宿名。
輦(niǎn):車子,秦漢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車。
輕花微落奉觴(shāng)前:一作“飛花故落舞筵前”。觴:古代酒器。
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極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宮殿,又引申為帝位、帝王的代稱。
鳥哢(lòng)聲聲入管弦:一作“鳥哢歌聲雜管弦”。哢:鳴叫。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2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
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詩作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十二月立春日。當時唐中宗李顯迎春作詩,群臣奉和。中宗原作即今存《立春日游苑迎春》。同時奉和者還有李適、劉憲、崔湜、岑羲、崔日用、李義、馬懷素、薛稷、鄭愔、沈佺期、韋元旦等人,詩皆存。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0-62
這是一首奉和應制詩,是臣下奉命應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這類詩的思想內容大抵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幾無可取。但是要寫得冠冕華貴,雍容典麗,得體而不作寒乞相,縝密而有詩趣,卻也不大容易。
原唱題曰“春日幸望春宮”。這詩是歌詠皇帝春游望春宮,頌圣德,美升平。它緊扣主題,構思精巧,堂皇得體,頗費工夫,也見出詩人的才能技巧。
首聯點出“春日幸望春宮”?!巴薄ⅰ按捍骸?,不連而疊,音節響亮。“東望望春”,既說“向東眺望望春宮”,又謂“向東眺望,望見春光”,一詞兼語,語意雙關。而春光可愛,打動圣上游興,接著便說更逢天氣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游,如合圣意。這一開頭,點題破題,便顯出詩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聯寫望春宮所見。從望春宮南望,終南山盡在眼前;而回望長安城,皇都與北斗相應展現。這似乎在寫即日實景,很有氣派。但造意鑄詞中,有實有虛,巧用典故,旨在祝頌,卻顯而不露?!澳仙健?、“北斗”,詞意雙關?!澳仙健庇谩对娊洝ば⊙拧ぬ毂!罚骸叭缒仙街畨?,不騫不崩。”原意即謂祝禱國家“基業長久,且又堅固,不騫虧,不崩壞?!贝藢懡K南山,兼用《小雅·天?!氛Z意,以寓祝禱?!氨倍贰庇谩度o黃圖》所載,漢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稱。長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實則皇帝所居紫禁城?!扒缛铡笔强床灰姳倍沸堑?。此言“北斗懸”,是實指皇城,虛擬天象,意在歌頌,而運詞巧妙。
三聯寫望春宮中飲宴歌舞,承恩祝酒。詩人隨從皇帝入宮飲宴,觀賞歌舞,自須感恩戴德,獻杯祝頌。倘使直白寫出,便有寒乞氣。因此詩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題,又得體。“回輦處”即謂進望春宮,“奉觴前”是說飲宴和祝酒?!凹毑荨笔亲员?,見得清微:“飛花”則喻歌姬舞女,顯出花容嬌姿;而“偏承”點出“獨蒙恩遇”之意,“故落”點明“故意求寵”之態。細草以清德獨承,飛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別,德、色殊遇,以見自重,以頌圣明。其取喻用詞,各有分寸,生動妥帖,不乞不諛,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歡宴的游春氣氛。所以末聯便以明確的歌頌結束。“宸游”即謂天游,指皇帝此次春游。君臣同樂,圣心歡喜無比,人間萬物歡唱,天下歌舞升平。
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頌德之作,多少見出一些開明政治的氣氛,情調比較自然歡暢,語言典麗而明快。雖然浮華夸張的粉飾不多,但思想內容也實無可取。并且由于是奉和應制之作,拘于君臣名分,終究不免感恩承歡,因此詩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于追求藝術形式的精美得當,實質上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
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
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廬。明代。郭之奇。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清代。曾國藩。 猴鶴沙蟲道并消,誰分糞壤與芳椒?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
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明代。謝肅。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云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游子臨流方嘆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
庚申春重游適園二首 其二。近現代。葉云峰。 春光又是照蒼苔,幾度滄桑郁不開。舊雨無多成鬼錄,園林重振賴賢才。
妙高臺謁蘇文忠公像。明代。梁有譽。 長公不可作,遺像見豐標。臺接丹丘月,門臨滄海潮。一官空白首,十載為青苗。玉簡芳名紀,瑤編綺思饒。感時真慕賈,著論每凌晁。伊昔金蓮遇,何年斷梗飄。投珠人共惜,毀璧禍難銷。舊跡嗟夷漫,荒祠更寂寥。砌閒衰草積,牖暗暮云彯。哀些難成調,忠魂詎可招。丹青猶藹藹,松檜已蕭蕭。漁火連江暗,霜鐘振壑遙。旅懷多感激,行矣寄長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