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發(fā)傖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卻天街酥雨。
〔幺〕曉鐘殘紅被留溫,又逐馬蹄聲去。恨無題亭影樓心,畫不就愁城慘處。
鸚鵡曲·都門感舊。元代。馮子振。 都門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發(fā)傖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卻天街酥雨。〔幺〕曉鐘殘紅被留溫,又逐馬蹄聲去。恨無題亭影樓心,畫不就愁城慘處。
在這京城的春花秋月,我荒廢了這么多時日。如今我已成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曲折的水榭邊,回環(huán)的長廊里,我飲酒醉倒,剛剛醒來,竟忘了自己是在都城,觀看那滿街酥油般的雨絲。
拂曉的鐘聲余音未盡,紅被中還殘留著體溫,我又不得不離開住所,隨著馬蹄踏上了行程。亭臺樓閣不曾留下題詠,不能不使人感到憾恨。實在是因為沒有筆墨,能描畫出我久居困愁中的傷心。
鸚鵡曲:原名“黑漆弩”,因白賁所作的起句是“儂家鸚鵡洲邊住”故改名“鸚鵡曲”。和曲四十二首,今選四首。都門:京城,此指大都(今北京市)。
傖(cāng)父:賤俗的平民。南北朝時,南方人以之作為對北方人的鄙稱。
天街:京城的街道。
參考資料:
1、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章培恒, 駱玉明.《中國文學(xué)史》: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96
詩人在京城生活了二十年,什至承事朗、集賢待。此曲就是他追昔京城生活之作。曲子的第一句就反映出,對京城的生活,詩人追悔多于懷念,恨自己讓大好年華蹉跎而過。
參考資料:
1、齊義農(nóng).《詩情畫意品讀元曲》: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9月1
“都門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發(fā)傖父。”起首的這兩句,定下了全曲的基調(diào)。京城是繁華風(fēng)流的象征,“都門花月”,無疑在詩人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然而,曲中卻以“蹉跎”二字作為“花月”的同位語,蹉跎造就了詩人的“白發(fā)”,使他這個南方人“恰做了”北方的老蠻子。詩人有意突出了“白發(fā)傖父”與“都門花月”的不調(diào)和,是自嘲,更是一種深深的自責(zé)。
三、四兩句,是“都門感舊”的掠影之一。這里的“曲榭回廊”同“天街”絕緣,可見是“狹斜”即青樓內(nèi)的建筑。“酒微醒”而“忘卻”,說明沉湎之深。借用韓愈詩句入曲,既以“天街”照應(yīng)“都門”,又隱現(xiàn)了“天街酥雨”所當(dāng)?shù)脑绱簳r令。在青樓中醉酒度日,既忘卻了身處的空間,又忘卻了時光的流逝,這就為“花月蹉跎”作了形象的注腳。
〔幺篇〕的前兩句,是“感舊”的掠影之二。從“紅被”這種香艷的表征來看,這一切仍發(fā)生在妓院之內(nèi)。夜宿平康,紅被留溫,卻被晨鐘喚起,不得不急匆匆上馬入朝承應(yīng)公事:這頗使人想起李商隱《無題》詩中“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的句子。放不下利祿功名,遂不能充分享受“花月”之溫馨;但在功名事業(yè)上又不能深愜己愿,平步青云,不過是“又逐馬蹄聲去”:這種矛盾的處境,成了“花月蹉跎”詮釋的又一補(bǔ)充。
末尾兩句,才真正屬于“感舊”的感想。詩人悔恨自己沒有在京城題下很多詩歌,因而未能將自己的愁情充分表達(dá)出來。這其實是說自己在“花月蹉跎”的生活中,一直沒有機(jī)會為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定位。“亭影”、“樓心”的飄憶與“愁城慘處”的斷評,表現(xiàn)著一種既留戀又追悔的復(fù)雜心情。
生活中常有這種情景:明明是誠意的懺悔,但在懺悔的內(nèi)容中又不自禁地流露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向慕。該曲中多為閃現(xiàn)的意象,自嘲自責(zé)而又陶然于前塵舊影之中,也屬于這樣的表現(xiàn)吧。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xué)。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jìn)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xué),先召為集賢院學(xué)士、待制,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nèi))、彰德(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晚年歸鄉(xiāng)著述。世稱其“博洽經(jīng)史,于書無所不記”,且文思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居庸賦》、《十八公賦》、《華清古樂府》、《海粟詩集》等書文,以散曲最著。 ...
馮子振。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xué)。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jìn)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xué),先召為集賢院學(xué)士、待制,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nèi))、彰德(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晚年歸鄉(xiāng)著述。世稱其“博洽經(jīng)史,于書無所不記”,且文思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居庸賦》、《十八公賦》、《華清古樂府》、《海粟詩集》等書文,以散曲最著。
野望。近現(xiàn)代。曹敏。 芳草郊原極望迷,武陵何處是清溪。春花憔悴驚風(fēng)雨,野市蕭條泣鼓鼙。虎入平陽煙景改,塵生滄海暮云低。誰銷天下兵戈氣,化作晴空五色霓。
齋居 時隸司徒卿 其一。明代。韓邦奇。 奉天承帝戒,東省肅齋居。竹蔭春階月,燈明夜榻書。天風(fēng)傳禁漏,郊露濕鑾輿。清曉朝班事,兢兢整佩琚。
曹仁憲謹(jǐn)榮壽 其二。元代。黃璋。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xué),齡登九老圖。化裁金作礪,持守玉為壺。我輩蒙嘉惠,稱揚(yáng)豈近諛。
晚泊廖村。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風(fēng)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dá)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fēng)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jìn)不復(fù)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jiān),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shè)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fù)貫。遠(yuǎn)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jī),萬態(tài)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yuǎn)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xù)續(xù)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