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折。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素車白馬夜潮來。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虞美人·杜鵑千里啼春晚。清代。王國維。 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折。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素車白馬夜潮來。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杜鵑鳥啼到了暮春時節,故鄉總勾起人傷春的情緒。錢塘江口空闊遼遠,潔白的月光下,似乎伍子胥的素車白馬又奔潮而來。
山川家國都不是原來的模樣,人間的情義都被耽誤。心中有情懷難以平復,怎么經得起幾回潮起潮落。
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杜鵑:鳥名,又名杜宇、子規。
春晚:春暮。
故國:故鄉。
春心:春景所引發的意興。
海門:內河通海之處,此指錢塘江口。
皚(ái)皚:雪白貌。
素車白馬:送喪的車馬。此處指伍子胥。
夜潮:潮水每日兩次,此指夜間之潮。
城郭非故:用丁令威成仙化鶴事,且極言城郭亦非當年。據《逍遙墟經》卷一記載,其為西漢時期遼東人,曾學道于靈墟山,成仙后化為仙鶴,飛回故里,站在一華表上高聲唱: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以此來警喻世人。后世多用此典。
恩怨,恩與怨,常偏指怨恨。
須臾:片刻,短時間。
誤:錯誤,引申為迷惑。
孤憤:耿直孤行,憤世嫉俗。
消得:此謂怎禁得起。
參考資料:
1、葉嘉瑩,安易編著.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6.1:第476-482頁
2、王國維著.山有扶疏編,一生最愛人間詞 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間詞話: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02頁
王國維22歲離開家鄉,便奔走東西、輾轉南北,很少回海寧。從1906年8月到1907年4月,在海寧為亡父“守制”總共八個月。他回到北京才三個月,便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趕回來,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妻子去世后,他心中一片空虛,眼前卻盡是妻子臨終的情景,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歐陽悟道編著.歲月民國 那些文人大師們: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01:第127-128頁
上片第一、二句為第一層。
首句畫出了一幅凄美的“千里暮春圖”,把讀者帶入了一片充滿悲哀的廣闊空間;第二句“故國春心斷”的“春心”,是被春景所引發的一種美好的意愿。不過要注意“春心”這個詞,古人常常把它和“傷”、“損”一類的詞連用,更是充滿了理想幻滅的悲傷與迷惘。這兩句直白悲涼心境,其中流露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心和幻滅之感。
上片第三、四句為第二層。
此兩句就寫出了這樣一幅開闊雄豪的畫面。不過應該注意到:結合開頭兩句來看,這幅畫面應該不是眼前所見,而是故鄉夜潮景象在作者心中的留影。它在開闊中有蒼涼,雄豪中有孤寂,奔放中有執著,而且還疊加了一個復仇幽靈的幻象,因此并不完全是現實的再現,而是心靈對現實景象的折射。那月下的海面和潮頭的幽靈已經有一種悲壯之美,而“依舊”的百折不撓又有一種誓不屈服之意。這兩句以一種開闊豪放之致使這首詞從低回走向高昂,為開拓下片作引線。“皚”、“來”相葉,“月”與“夜潮”相應,有境界。
下片第一、二句為第三層。
這兩句宜視為午夜心潮澎湃的內容,主觀上對山川、人物的看法。所謂“山川城郭都非故”,只能是王氏感情激動的嘆息;王氏認定,人世間人情陡變,有反清的思潮涌起。“故”、“誤”相葉,使所抒之情進一步展開。
下片第三、四句為四層——結束語。
“人間孤憤最難平”,是全詞抒情的頂點,其內涵指其他人傾向于革命,而作者卻著意維護滿清。作者從擁戴滿清看問題,那是他所謂的“國是”。他憤恨時代潮流前進,因而他只能向隅而泣。末句視為疑問句,自有無窮感慨在內。錢塘江潮落又潮生,是永恒的,王氏為“國是”憂心如焚。“平”、“生”相葉,也正道王氏平生的心潮。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重九再謁靖節祠。清代。王家樞。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后,籬菊何存感慨中。從古只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斗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和王德和知縣謁蕭千巖韻二首 其一。宋代。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贈項子全。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曾楊近古無神術,盧扁于今有國醫。尚擬好風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元代。柳貫。 小谷疏林受數家,年芳猶有刺桐花。白云不為青山地,截斷前峰兩髻丫。
過嶺。清代。紀昀。 大雪幕荒榛,凍云壓高樹。沖寒上高嶺,岡巒莽回互。蒼然暝色合,四望疑無路。迂曲得人蹤,一線微通步。仰睇郁嶒崚,俯窺杳煙霧。隔澗見行人,蠕蠕似蟻附。高者木杪懸,卑者草際露。前者僂而援,后者聳而赴。石磴滑屢顛,林風吹欲仆。徒侶遞相呼,十步九回顧。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誤。側聞定鼎初,狂童此負固。桓桓李文襄,轉戰實茲處。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人生才地懸,寧止恒沙數。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仗鉞良未能,叱馭吾其庶。黽勉趣役夫,去去無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