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裴回。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艣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唐代。溫庭筠。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裴回。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離別艣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敲響銅鼓賽神來,滿庭都是幡旗,還有華蓋徘徊。神來去時疾鼓如風雷,一陣陣卷過山村水寨,吹開如煙的濃霧,露出楚山如畫的豐采。
耳邊還響著離別時的櫓聲欸乃,聲聲震顫著空寂的愁懷。姣美的容顏在惆悵里消瘦,淡淡的妝粉畫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麥田里春燕雙雙飛又落,卷起珠簾,空對樓閣,愁情滿懷。
河瀆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ㄢ帧短扑沃T賢絕妙詞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河瀆神》則詠祠廟?!?/p>
銅鼓: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據說是由用作炊具的銅釜發展而成,體形如坐墩,中空,滿鼓皆有細花紋,四角有小蟾蜍,兩人抬著走,擊之聲如擂鼓。賽神:謂設祭酬神,又稱“賽會”。唐代風俗,在神誕生之日,具備儀仗、金鼓、雜戲等,迎神出廟,周游街巷。
幡(fān)蓋:供神佛所用的幢幡傘蓋之類。幡,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蓋,傘蓋,指一種長柄圓頂、傘面外緣垂有流蘇的儀仗物。裴回:同“徘徊”。
浦:水濱。風雷:形容迎神之車馬聲如風雷震蕩。
艣(lǔ)聲:離別時船槳擊水的聲音。艣:大船槳,用人搖動而撥水,使船前進。
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妝薄:指容妝淡褪。
青麥:麥青時節,約夏歷三月,已近暮春。落落:形容燕子飛行悠然自在的樣子。一說眾多貌。
珠閣:華麗的樓閣。珠,一作“朱”?!熬砗煶顚χ殚w”應理解為在珠樓中卷簾愁對簾外春色。
參考資料:
1、徐國良 方紅芹 注析.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7
2、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57-58
3、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70-72
這首詞反映的是唐代賽神會的熱鬧場面以及女子的閨閣離別愁情,時間當在暮春時節。其具體創作年份未得確證。
參考資料:
1、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70-72
這首詞抒寫的是江南民間迎神賽舞的習俗與男女別離容易會面難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題寫賽神會的盛況:山村江浦,銅鼓聲聲,幡蓋陣陣,車馳風雪,熱鬧非凡。賽會一過,煙開云散,楚山歷歷,霎時間熱鬧不再,留給人們的是空寂與清冷。這是緣題而寫,以賽神會的兩種場景,襯托別情離恨之凄楚。雖是緣題而寫,卻別有深意:以賽會的兩個場面,喻神之來去自由,反襯出人別易會難,去而不歸。
如果說上片是從旁以橫筆鋪寫的,下片則是中鋒縱筆,抒寫人情?!半x別”句承上片末句情緒,追憶蘭舟送別的苦況:艣聲似也因惜別而蕭索,襯托別情難耐;“玉容”句寫女主人公因離別而內心惆悵,妝容消瘦。末二句寫她深感聚首不易,后會難期,懷遠之時,卷簾只有空閣相對。這里轉而寫景,離別時正是暮春三月,麥草青青,紫燕雙飛,更使她觸景傷懷,愁怨倍增。這是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其情更哀。
這首詞最大的特色在于,分別營造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場景,熱鬧的賽神場面與冷落空寂的女子閨閣,兩者造成大起大落的對比,更好地渲染離愁別苦,也給讀者以強烈的心理沖擊。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游石橋遇隱者。宋代。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集義齋。魏晉。張載。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
三部樂 和霞盦風后木葉枯脫之作。清代。楊玉銜。 林禿山髡,掃木葉一空,似頭新沐。蠣墻薜荔,凌亂詩人吟屋。未歲寒、松柏先凋,豈梅花五月,笛聲飛玉。橫汾帆亂,又唱大風一曲。更傷揀枝旅雁,當月昏水闊,冷餐寒宿。許教壘完檐幕,焰支窗燭。問塵襟、滌除幾斛。身世淚、真盈一掬。梁月照色,荒三徑、多少余綠。
南園。明代。薛始亨。 南園文酒社,昭代幾人倡。爾雅推前輩,風流繼盛唐。草深方躅泯,席冷古弦張。誰念沿洄者,睪然嘆汪洋。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明代。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駭目洞心處,危滕峭石邊。無栽慈竹地,有縱怒鵬天。一壁云皆碎,千溝瓦忽縣。波涵萬里月,石老六朝煙。楊子來歌吹,南徐閱井廛。萍飄建鄴鎮,豆許海門船。鯊鬣遮晴島,珠胎射綠淵。云堂招賈客,鹽豉供朝賢。夜火朝嵐市,風枝水響禪。山中無印老,休舉帶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