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骎骎落景掛桑榆。
夜臺幕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哭劉尚書夢得二首。唐代。白居易。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窅窅窮泉埋寶玉,骎骎落景掛桑榆。夜臺幕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公元842年(武宗會昌二年),劉禹錫去世。白居易悲痛異常,感到自己失去了志同道合的老戰友,是國家和人民的很大損失,這年七月,他寫下了《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第一首詩的首二句揭出詩人與劉夢得的交情深厚。白氏《醉吟先生傳》:“退居洛下,(與)鼓城劉夢得為詩友?!庇帧栋资祥L慶集》有《劉白唱和集解》,當時詩壇,劉、白并稱,因此落筆就寫“四海聲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綢繆”是表現朋友間的情意殷勤,冠以“百年交分”,更顯出二人友情的終生不渝。接下來的四句敘述二人友情的基礎。白劉二人都是有志之士,都曾想改變中唐時期的社會局面,重振盛唐時代的雄風,然而命運多蹇,宦海沉浮多年,不幸均遭貶謫,志向不能實現,生活上也極其困頓不堪。所謂“同貧同病退閑日”。這簡短的七個字實包含著無限豐富的內容,他們何以貧病,何以退閑,都意在言外。相同的遭遇奠定了他們畢生的友情。如今一死一生,死者不能復生,生者亦至耄耋之年,他們的交情也經受了真正的考驗。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別從政治理想和詩文唱和兩個方面描敘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前一句詩人自注說:“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笔咕竸洌@里借指劉禹錫。劉、白二人都熱衷于政治革新,可謂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這是二人為友的政治思想基礎。后一句則寫禹錫詩婉而多諷,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這是指詩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劉的知音。據說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嘆說:“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說:“《春秋》之旨微而婉也?!?/p>
詩的感情深摯,語言又簡煉,幾乎每句話都表現出一個方面的內容。詩人和劉禹錫遭遇相同,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詩文上的互為知音,兩人情深意長。而今劉氏去世,一去不返,的確令人悲痛。詩的結尾說:“賢豪雖沒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悲壯之中飽含著無限的憂傷和懷念。
白居易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了同病相憐的老戰友。對他和劉禹錫齊名天下,感到無限的自豪和光榮。在第二首詩中他還把自己與劉禹錫看作唇齒相依的關系。一生詩友,百年綢繆;文章雖微婉,而蘊含當時政局中劉禹錫的出處起跌,實有不盡的難言之隱,這一點,白居易能夠最深切地體會。在“永貞革新”前后,特別是“永貞革新”以后,白居易的思想起了很大變化。這場改革,對白居易的思想進步促進很大。以后,白居易在人際交往中,即使自己往日的至交,他從不惜個人情誼,予以批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二。明代。祁順。 吏隱從容際盛時,東華車馬任奔馳。天生性分窮何損,雪作襟懷涅不緇??哇∏锕忾e里度,故園山色望中疑。黃花舊有柴桑約,歲晚相尋莫遣遲。
陌上暮春。明代。唐之淳。 斗草聽鶯非我事,傍花隨柳亦閒人。如今去作扁舟客,燕趙江淮過一春。
諸將八首 其七。明代。李夢陽。 天下軍儲盡海頭,材官郡國遍防秋。若道成功無造偽,豈應屠賈坐封侯。
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唐代。皮日休。 先生一向事虛皇,天市壇西與世忘。環堵養龜看氣訣,刀圭餌犬試仙方。靜探石腦衣裾潤,閑煉松脂院落香。聞道征賢須有詔,不知何日到良常。冥心唯事白英君,不問人間爵與勛。林下醉眠仙鹿見,洞中閑話隱芝聞。石床臥苦渾無蘚,藤篋開稀恐有云。料得虛皇新詔樣,青瓊板上綠為文。鳳骨輕來稱瘦容,華陽館主未成翁。數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漿漱齒空。白石煮多熏屋黑,丹砂埋久染泉紅。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須加陸逸沖。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