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
題齊安城樓。唐代。杜牧。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江樓上響起了嗚咽的號角聲,殘陽的余暉灑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欄桿苦苦回頭眺望,這里到故鄉有七十五個驛亭。
齊安:唐郡名。天寶元年(742年)改黃州置,治黃岡縣(今湖北武漢市新洲區)。轄境相當今湖北省武漢市北部,紅安、麻城、黃岡等縣市地。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黃州。
嗚軋(yà):象聲詞,形容號角吹響時的聲音。古時在城樓吹號角以報時。一作“嗚咽”。江樓:指黃州城樓。
微陽:黃昏時光線微弱的太陽。晉潘尼《上巳日帝會天淵池詩》:“谷風散凝,微陽戒始。”,瀲(liàn)瀲:波光閃爍的樣子。這里借指陽光。汀(tīng):水邊平地。
憑闌 :即“憑欄”,身倚欄桿。
故鄉:指長安。長亭:古時于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故亦稱“ 十里長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別之處。
參考資料:
1、顧非熊.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詩.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186
2、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74-675
這首宦游思鄉的作品,是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黃州城樓上思念遠方家鄉時所作。唐時每州都有一個郡名,“齊安”是黃州的郡名。杜牧于會昌(唐武宗年號,841—846年)初出守黃州。
參考資料:
1、周嘯天.隋唐五代詩詞鑒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31
此詩首句“嗚軋江樓角一聲”中的“一聲”兩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聲聲,斷而復連,只寫“一聲”也就是第一聲,這顯然是強調它對詩中人影響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樓,俯臨大江,憑欄回首,遠眺通向鄉關之路。正出神的時候,忽然一聲角鳴,使他不由驀然驚醒,這才發現天色已晚,夕陽已沉沒水天之際。這就寫出一種“苦回首”的情態。象聲詞“嗚軋”,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聲雷的感覺。
由于寫“一聲”就產生一個特殊的情節,與“吹角當城片月孤”一類寫景抒情詩句同中有異。嗚咽的角聲又造成一種凄涼氣氛,那“瀲瀲”的江水,黯淡無光的夕陽,水中的汀洲,也都帶有幾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寫出了望鄉人的主觀感受。
暮色蒼茫,最易牽惹鄉思離情。詩人的故家在長安杜陵,長安在黃州西北。“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宋張舜民《賣花聲》)“微陽瀲瀲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卻作轉語說:“不用憑欄苦回首”,似是自我勸解,因為“故鄉七十五長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盡這迢遞關山?這是否定的語勢,實際上形成唱嘆,起著強化詩情的作用。這首詩是宦游思鄉之作,贊許者都異口同聲地稱引其末句。
按唐時計量,黃州距長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驛站恰合“七十五”之數(古時三十里一驛,每驛有亭)。但這里的數字垛積還別有妙處,它以較大數目寫出“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的家山遙遠的情景,修辭別致;而只見歸程,不見歸人,意味深長。從音節(頓)方面看,由于運用數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節奏(通常應為“二二三”),聲音的拗折傳達出憑欄者情緒的不平靜,又是一層妙用。
唐代有的詩人也喜堆垛數字,如駱賓王,卻不免被譏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為他運用的數字多是為了屬對方便,過露痕跡,用得又太多太濫,也就容易惹人生厭。而此詩數字之設置,則是出于表達情感的需要,是藝術上的別出心裁,所以驅使而讓人沒有察覺,真可夸口“雖‘算博士’何妨”。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送陳仲慈叔慈兄弟應選入都。。歐必元。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玙。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奕世衣冠次第新,不特韋家擅其美。巍巍大父尚書公,立朝廿載陟司空。司空仲子廣文館,登壇樹幟稱宗工。廣文四子皆賢冑,二龍三鳳相先后。伯季文章蚤擅場,叱咤風云齒方茂。仲慈倜儻有仙才,叔慈技進穿楊手。題詩自是泣鬼神,毛穎一掃龍蛇走。二仲詞林大業成,機云誰敢與爭名。是父固能傳是子,何當難弟復難兄。憶同二仲交非薄,無奈風塵泣抱璞。相憐解有贈酬章,白雪瑯瑯滿高閣。故園昔日數相遲,今日河橋折柳枝。斗酒酌君馳遠道,丈夫寧得戀暌離。茲行天子臨軒日,策士新開東閣期。斌斌文學如云盛,從容歌和柏梁詩。君有子虛賦,獻有狗監知。漢庭方側席,安嘆不同時。此時看花御苑北,詞名藉藉滿京國。遇合人間非所難,吾道當令增羽翼。臨岐為君歌此曲,越樹燕云處處碧。
登景山落霞亭二首 其一。明代。宗臣。 雪后登山落木繁,朱霞猶自出天根。奇峰斷石頻停馬,絕壁枯枝亂掛猿。桂樹千秋懷舊國,浮云何處望中原。蓬萊東去未為遠,吾欲簌風叩日門。
懷舊。宋代。李正民。 遁跡漁鹽遠市朝,回廊落葉響蕭蕭。云迷嶺岫天將雪,草沒汀洲海上潮。欲寄新詩人杳杳,重尋舊會恨迢迢。暮年更欠劉龔語,門翳蓬蒿轉寂寥。
犍為王氏書樓。宋代。蘇軾。 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戛巖花春。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遠戍長苦辛。先登搏戰事斬級,區區何者為三墳。書生古亦有戰陣,葛巾羽扇揮三軍。古人不見悲世俗,回首蒼山空白云。
至后送馬西玄侍郎赴京。明代。李舜臣。 一從吹管動,陽氣物應知。河柳滋將遍,江梅爛已施。人才南就日,吾道北歸時。制作今皇志,宗儒在禮司。